[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稱
電子郵件
標題
內文
圖檔[] []
刪除密碼八個字元,刪除文章用

檔名:1477729081475.png-(8 KB) 預覽
8 KB海平面大賽!!!! 名稱: 無名氏 [16/10/29(六)16:18 ID:EACEGoig (Host: 118-171-*.dynamic.hinet.net)] No.10499 4推 
放假閒著沒事....就把大家拉出來海平面賽賽跑了
蝸牛沒有給海平面極速所以我就自己來記錄一下
海平面極速是展現肌肉硬指標最好的地方
模式是歷史模式,有無WEP跟WEP兩個數字,無手操全自動
速度單位用IAS,測試高度在100公尺以下,(我只測試我有配件全開的機體)
順便也來測試加力的性能
(我對幾架飛機的認識有改變了......)
無名氏: (゚∀。)老實說可能不會很有用 畢竟極速跟加速不一樣 實戰正常跑不出極速 但常常會用到加速 (ypUnHh1Q 16/10/30 11:57)
無名氏: 怎麼會沒有用.....這是你馬力最大時平飛能保有的速度下限 (JdgS/2Es 16/10/31 00:22)
無名氏: SEA LEVEL是在空氣密度最高的地方測速所以才最能看出飛機的速度性能,這個數字通常較低但是要能在 (JdgS/2Es 16/10/31 00:32)
無名氏: 這個項目拿到好成績是成為怪物的基本 (JdgS/2Es 16/10/31 00:34)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29(六)16:20 ID:EACEGoig (Host: 118-171-*.dynamic.hinet.net)] No.10500 2推  
 檔名:1477729232868.jpg-(110 KB) 預覽 110 KB
阿美系
無名氏: (`・ω・)槍貓說起來就是眼淚 沒拔WEP只換回M2當低空能量怪物不就好嗎 能量補充不足又沒火力只正常人怎樣玩 (DWZa/wZo 16/10/29 18:57)
無名氏: (`・ω・)*叫正常人怎樣玩* 不過要來鍛鍊空戰技巧/意識的確不錯 (DWZa/wZo 16/10/29 18:59)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0/29(六)16:26 ID:EACEGoig (Host: 118-171-*.dynamic.hinet.net)] No.10501 1推  
 檔名:1477729576995.jpg-(114 KB) 預覽 114 KB
你轟系
先弄這兩個吧....沒力氣惹
無名氏: ki100比飛燕1&2都快,符合史實嗎? (5JfSmLoY 16/10/29 21:55)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1/01(二)12:55 ID:XIYAF1ig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522 18推  
 檔名:1477976131524.jpg-(187 KB) 預覽 187 KB
全部一架一架核實太麻煩了
我就單純把手邊可以很快找到的史料文獻拿來比對一下

基本還是看得出蝸牛為了遊戲平衡沒有照史實啦...一言以蔽之的話
和以前某些怪力亂神的版本相比目前這版還算比較溫和的
不過改進空間還是很大

F2A-3    455km/h (海軍測定。蝸牛不知為何就是很偏愛給水牛加料...團隊中有水牛控嗎?)
P-36A    427km/h (陸航驗收。1941年1月7日)
P-36C    418km/h (寇蒂斯廠測)
Hawk75A-3   423km/h (根據外銷給法國的操作手冊推定。這兩台低空微妙比A型弱是因為增加的出力都反映在全開高度一帶 海平面出力不變而機體變重所致)
P-40E    485km/h (44" 1150hp。通常戰鬥出力。與遊戲相比賠很大。亞利森動力的P-40在低空很猛的!以它的登場時間來說T∀T)
P-40E    502km/h (46" 1200hp。緊急戰鬥出力。遊戲中小賠11km/h。還不算太過份)
F4F-3    441km/h (格魯曼)
F4F-4    434km/h (海軍測定。遊戲中賺了13km/h)
P-39Q    529km/h (陸航測定。1943年8月4日。57" 1420hp五分鐘時限緊急出力。遊戲中賺了18km/h。有紅星淵源的蛇系不意外)
F6F-3    500~507km/h (52.5"通常表現)
F6F-3    526km/h (60" 2250hp後期水噴射表現。如果套初期2100hp的加力則數值跟遊戲差不多)
P-38G-15-LO 508km/h (洛克希德。1942年8月5日。1000hp x2)
P-38G-15-LO 523~528km/h (同上。1150hp x2)
P-38G-15-LO 583km/h (1944年6月。1700hp x2。150號油的增強幅度實在太暴力了...本來看遊戲中542km/h的表現好像太強 跟這相比根本整個弱掉...)
F4U-1A    578km/h (海軍測定。算是戰時F4U-1系最靠譜的平均數值樣本。遊戲中基於蝸牛"有砲就是強"的異常邏輯 所以只帶槍的這傢伙就被銼了)
F4U-1C    563km/h (手邊無實測數據但有"四砲版本水平速度較標準版降約15km/h"的描述故自行估測。基於"有砲就是強"的狗屎邏輯遊戲中被Buff到飛起 凸)

P-51(NA-73) 508km/h (北美。1150hp。八挺槍的最初期型)
P-51(NA-91) 528km/h (四砲野馬。與前者同發動機但出力有所進步。我採較保守的RAF測定值 用北美測定的話這個值是547km/h 基於"有砲就是強"所以遊戲中...)
P-51A    607km/h (陸航測定。1943年4月2日。3000m以下不下109K4和P-51D-30的43年低空一哥。考慮到服役不是每架都催到這麼高 遊戲中稍弱可接受)
P-47D-10   512km/h (不開加力2000hp 時限15分鐘)
P-47D-25   555km/h (基本性能與D-28相同。1944年10月。已有150號油加持)
P-47M    591km/h (遊戲中漂亮吻合史實)
P-47N    578km/h (遊戲中比史實小賺5km/h屬誤差範圍 不錯)
P-63A-10   524km/h (紅軍測定。不開加力15分鐘時限。遊戲中的A-5比這台輕數十kg所以會稍微快一點...看起來蛇王還微妙比史實弱!?)
P-63A    589km/h (75"Hg 1820hp。1944年9月21日。貝爾用更少的馬力 更重的機體 卻跑到615km/h根本反物理 基於該公司數據假帳前科累累 故不採計)
P-51D    584km/h (61"Hg 1580hp軍用出力。1945年6月15日。遊戲中的D-5比這台還輕卻還被剉掉12km/h...偉哉蝸牛)
P-51D    603km/h (67"Hg 1700hp 緊急出力。同上。對應遊戲中的D-20被蝸牛偷走15km/h)
P-51D-30   628km/h (80"Hg 1925hp 超頻出力。1949年9月陸航手冊。樣本機帶兩個掛架還多出一堆天線依然跑出這麼暴力的數值 但被蝸牛偷走多達22km/h)
F8F-1    678km/h (使用低空限定的2750hp超頻數值。用普通加力2250hp的話是615km/h。但基於"沒砲不准強"的垃圾方針 槍貓加力被拔 連615都跑不到)
F8F-1B    663~668km/h (以帶砲增重增阻的經驗法則估算。帶掛架的話會跟遊戲中數值吻合 但遊戲中的砲貓機體表面有預設掛架?微妙的被剉...)

F7F-1    634km/h (海軍測定。1944年5月1日。遊戲中小Buff)
P-82B    670km/h (我只有B型的數值 而且是推定值。遊戲中的E型大概比這個慢24~30km/h 所以基本靠譜或被小剉)
圓PO: (゚∀。)<辛苦了!!!!!!!我是想説把遊戲內的表現紀錄一份在手上,順便看看他們的加力性能 (ell9zAVk 16/11/01 13:28)
無名氏: (゚∀。)<測完倒是修正了不少三觀..像是奶瓶D沒有想像中那麼快,還有P39是個很兇的東西 (ell9zAVk 16/11/01 13:30)
無名氏: (゚∀。)<D-30原來還可以更快喔..? (ell9zAVk 16/11/01 13:31)
無名氏: P-47本來就不太擅長低空 看飛行包線就知道 低空它無論速度或爬升都對不起它的馬力等級 (XIYAF1ig 16/11/01 13:47)
無名氏: 可是當高過兩萬呎甚至三萬呎 別人開始衰減它才正要發威 別人衰減到不行了它才開始衰減 就知道渦輪厲害了 (XIYAF1ig 16/11/01 13:49)
無名氏: 有投入實戰的雷霆家族最暴力成員P-47M 海平面也只是59x的"準600"而非"真600"俱樂部成員 (XIYAF1ig 16/11/01 13:52)
無名氏: 反倒是P-51D用標準67"出力就整天在600前後跑 從72"起跳的版本每個都穩坐600俱樂成員資格 (XIYAF1ig 16/11/01 13:53)
無名氏: 不過67"也有裸機才592的低標樣本 這邊用67"跑603的高標卻還帶掛架 可見實測多少還是會有波動 (XIYAF1ig 16/11/01 13:57)
無名氏: 至於80"的D-30 這個性能可說是拿來打臉那些說野馬在低空只是鈍龜的軸心廚的最佳樣本 (XIYAF1ig 16/11/01 14:02)
無名氏: 無論理論 實測 實戰結果都可以證明野馬在低空並不會讓軸心對手予取予求 最多是沒有高空時那麼大優勢而已 (XIYAF1ig 16/11/01 14:03)
無名氏: (野馬的爬升表現可參見本版"WWII真實爬升率一覽" 那裏有與D-30相仿的英國81"野馬IV樣本) (XIYAF1ig 16/11/01 14:06)
我個人的猜想啦: ∀゚)ノ這版D-30無論爬升加速迴旋全面回歸史實威能 海平面再給628的話同階能壓制它的飛機就更少 所以剉了 (XIYAF1ig 16/11/01 14:09)
無名氏: ∀゚)ノ「D-30原來還可以更快喔..?」← 上次飛燕二型那串不就有貼D-30的速度曲線了嗎? (solYGGqU 16/11/04 08:51)
戰後規格不是蓋的: ∀゚)ノ就是因為海平面太恐怖而高空再差仍有二級增壓器撐著 所以整個衝出圖表 要另墊黑屏才能看清它的實力啊XD (solYGGqU 16/11/04 08:53)
無名氏: 我支持把海平面628km/h的威能還給D-30...然後把它的分房也拉升到原本該待的5.3吧w (5gND56Yc 16/11/05 14:42)
無名氏: 畢竟一個戰後型號出現在柏林/塞班/新幾內亞上空感覺真是好怪啊w去朝鮮對La-9或Yak-15還差不多 (5gND56Yc 16/11/05 14:46)
無名氏: 可是銀幣野馬D就那兩台,D5用來撐場是怎麼一個慘況你懂的,而金幣D20表現也不那麼突出 (WEbAHojk 16/11/06 12:53)
無名氏: 怪是怪啦,尤其是開著D30打A6M3,不過也只能怪蝸牛對美系的機體政策了 (WEbAHojk 16/11/06 12:58)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1/01(二)15:04 ID:ell9zAVk (Host: 118-171-*.dynamic.hinet.net)] No.10523 26推  
 檔名:1477983844384.jpg-(172 KB) 預覽 172 KB
>>-47本來就不太擅長低空 看飛行包線就知道 低空它無論速度或爬升都對不起它的馬力等級
我忘記了啊!!!!!!(抱頭
我把IL-2的包線翻出來看看
想問一下這架奶瓶D-27LATE是甚麼來頭.........甚麼狀況下可以跑到這性能的
無名氏: 5000米以上可以壓過D-20了...奶瓶D裡面有這麼怪力的型號嗎 (ell9zAVk 16/11/01 15:05)
無名氏: 那個是官方偷懶不想塞P-47M進去 (因為要改建模) 直接用P-47D的外型說它喝了150號 (XIYAF1ig 16/11/01 15:31)
無名氏: 可以得到近似於P-47M的性能云云...這樣就可以不改建模弄一台"準P-47M"滿足雷霆迷 (XIYAF1ig 16/11/01 15:32)
無名氏: 不過實際上P-47M開赴歐洲頭一段時間實在太會出事弄死人 被退回原廠改善 (XIYAF1ig 16/11/01 15:34)
無名氏: 可是體驗過M型2800hp暴力性能的56th FG駕駛們"回不去了" 開2400hp以下的感覺受不了 (XIYAF1ig 16/11/01 15:36)
無名氏: 於是共和把最新的P-47D-30和D-40催到2600hp當墊檔 讓這群雷霆飢渴症患者先解解饞 (XIYAF1ig 16/11/01 15:38)
無名氏: 這些坐擁2600hp的最終極D型大概就相當於你張圖的D-27 late (XIYAF1ig 16/11/01 15:40)
無名氏: 不過這些D-30~40都帶背鰭 外型其實比較接近P-47M 要正確的呈現的話還是要改建模和更正編號 (XIYAF1ig 16/11/01 15:42)
無名氏: D-25~28這一批史實在實戰中最多對應到2430hp 是沒有你這張圖中的這種威能的 (XIYAF1ig 16/11/01 15:44)
無名氏: 看了一下手邊的雷霆專書:用2360~2430HP的雷霆極速大概落在699~702這邊 (TBBK6qko 16/11/02 00:04)
無名氏: 用2600HP的D-30/40則是731/724... (TBBK6qko 16/11/02 00:11)
無名氏: 所以IL-2中這個近720的D-27 Late給人一種兩邊不到頭的感覺...差評 (TBBK6qko 16/11/02 00:13)
無名氏: 另外文中有提到,2600HP除非真正危急或駕駛癮頭犯了(大馬力禁斷症候群?)否則盡量不要用 (TBBK6qko 16/11/02 00:19)
無名氏: 因為對發動機不友善,也對你的地勤不友善XD (TBBK6qko 16/11/02 00:22)
無名氏: 不使用WEP的47D-30極速則只有678,手感更重,反不如前面型號的D型 (TBBK6qko 16/11/02 00:24)
無名氏: (這種推滿是系列頂尖但尋常輸出時卻反而難相處的特性...怎麼跟109K那麼像?) (TBBK6qko 16/11/02 00:28)
無名氏: 所以有些駕駛對於這種不開WEP比不上先前D型、開了還是比不上M型的中間版不太喜歡 (TBBK6qko 16/11/02 00:31)
無名氏: 不過也有些人對它改善了安定性、推滿又沒有P-47M那麼危險激進的定位很喜歡...可謂評價兩極。 (TBBK6qko 16/11/02 00:35)
無名氏: 大馬力禁斷症候群<--這根本就傑若米.克拉克森的寫照啊www (EJxGy77Q 16/11/02 01:48)
POWER廚傑若米: (ノ゚∀゚)ノ<POWER~~~!!! (K2kPqkvE 16/11/02 03:05)
無名氏: (゚∀。)ノThe power is yours~~~ (RFi/YbSg 16/11/02 03:12)
無名氏: 但傑若米‧克拉克森和詹姆士‧梅兩人不都是用生命的每分每秒在酸美式肌肉車的粗俗和反文明嗎?www (PPV1R8r6 16/11/02 20:43)
無名氏: 那是遇到那種只會跑直線、外型又五大三粗的吃油怪物,他倆才會用力酸到底 (EGhNh8MU 16/11/02 20:54)
無名氏: 如果是過彎性能強勁、駕乘感愉悅然後外型又性感的性能跑車,他倆還是會跟著哈蒙德一起讚美車子好的 (EGhNh8MU 16/11/02 20:57)
無名氏: 當然,最後還是會酸美式風格缺乏氣質和靈魂、價錢便宜是因為用料次等之類的酸回來就是了XDXDXD (EGhNh8MU 16/11/02 21:00)
無名氏: (*´∀`)。o0...嗯...這麼說也是www (PPV1R8r6 16/11/02 21:23)
圓PO蟲 名稱: 無名氏 [16/11/02(三)01:00 ID:RBt8uZJg (Host: 220-142-*.dynamic.hinet.net)] No.10524 9推  
 檔名:1478019634570.jpg-(333 KB) 預覽 333 KB
>>(這種推滿是系列頂尖但尋常輸出時卻反而難相處的特性...怎麼跟109K那麼像?)
無名氏: 呃...這台除了全力噴射以外有比普通的薩克II差? (UaG6wTqA 16/11/03 00:42)
無名氏: 我的意思是,這傢伙的確比標準型看起來呆重更高,可是有相關設定說它平常不好相處嗎? (UaG6wTqA 16/11/03 01:07)
無名氏: 畢竟我接觸的遊戲(不管是動作射擊還是戰略遊戲)這台好像沒有哪個參數設定得比普通薩克低啊... (UaG6wTqA 16/11/03 01:09)
無名氏: 基連的野望裡這東西沒放駕駛員上去的話還不如用F2或是FZ型,催不出最大性能的話他性價比有夠差 (Gbwn5TQk 16/11/03 06:04)
無名氏: 這台的設定本來就是皇牌用機吧 (.xO8h2Dg 16/11/04 19:26)
無名氏: 基連的野望裡他是一種量產機,而王牌專用機是特注品這樣 (xRCjPduM 16/11/04 22:53)
無名氏: 量產版三機一隊有160%的超高限界值(以量產機來說),可是放太差的駕駛發揮不出了 (xRCjPduM 16/11/04 22:56)
無名氏: 好駕駛還不如去開更好的特注機,無臉兵還不如去開其他堅實的量產機 (xRCjPduM 16/11/04 22:58)
無名氏: 這台是用來滿足對"薩克"抱有情懷的那種人吧...就像愛妄想給零戰上2000馬力+超重武裝會怎樣的同類 (Fio2Vkn2 17/06/19 23:11)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1/04(五)09:23 ID:dSxzD30A (Host: 36-228-*.dynamic-ip.hinet.net)] No.10531 2推  
 檔名:1478222592840.jpg-(105 KB) 預覽 105 KB
詳細希望軸心側的比較成績
無名氏: 晚一點補上日機的跟貓貓蟲的作對比 至於德機的這次就先跳過吧 資料工作量太大了... (solYGGqU 16/11/04 09:26)
設計旁白: Fxxking rammer (ndomAkQI 16/11/04 22:00)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1/04(五)23:47 ID:solYGGqU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541 15推  
 檔名:1478274462768.jpg-(113 KB) 預覽 113 KB
先聲明一下
不是我拿不出數字或刻意隱瞞
而是二戰日本基本就沒在測海平面高度的極速
經常是全開高度一個值 升限一個值
然後就沒了
雖然說可以藉著兩到三個高度的速度節點來大致推估到海平面的走向 但那至少也得要兩個點我才能拉曲線來估
而且通常會有落差 (通常機械增壓兩個工作點之間會有個凹進去的輸出低谷 只把兩個工作點連起來則看不出這種傾向 且這樣連線 海平面數值容易虛高)
日方文獻中最準確的就我貼的這張川崎五式戰的速度包線
基本每1000m高度就記錄一個速度節點 雖然海平面依然欠奉 但有九成的走勢好歹比較容易精確推估
所以在這次提供的數據中我最有把握的就是川崎系的キ100和飛燕系列
可惜不是每架日機都被像川崎這樣細心的測完 所以有些只能找TAIC中美方有確實擄獲並測試的樣本 (還要把不存在的動力虛高的猜測曲線捨掉不計)
再缺的部份就只能找有在復原二戰飛機氣動的日本前輩支援數據了 (...上美機的數據之後這幾天的空白就是這樣來的)

如果說美機的數據精準到與實情誤差在3~5km/h的話 這次日機的數據大概會與實情誤差8~12km/h的可能
這沒辦法 誰叫日本當年的現場實測就是這麼不靠譜 我已經盡力了 (至少有幾架還是有美機等級的精確度)
我相信華文圈應該也沒有人能提出比我更靠譜的數據 (有的話拜託提供 感謝)
基於考據的良心 前輩不願意提供我他認為目前誤差仍然過大的機種數據樣本 所以這邊有列的應該還算準確
...簡單說就是這邊列的不會有誤差到15km/h以上的可能啦 沒把握到那個程度的機種這次就不列了

前提結束 上數據

A6M1    378km/h (不是陸基版的零戰一一型。是瑞星動力的最初期十二試艦戰。別問我為什麼搞得到這個(笑))
A6M2    425km/h (阿克丹零戰飛行測試情報簡報。即那架有名的古賀零戰。美方對A6M2的一切理解基本建構於此)
A6M2    431km/h (考慮到日方機體蒙皮表面可能比摔過的古賀零戰略好 且日方的533km/h是用2/3油去測的 同條件補正到海平面後微增幅度大概如此)
A6M3    447km/h (以三菱的受測樣本推估)
A6M3    458km/h (美方擄獲機在聖地牙哥航空站的測試樣本。TAIC中的A6M3性能包線基本擷自於此。和二一型的差距意外的大哪...有點強)
A6M3b     442km/h (蝸牛把它做得比切尖翼的三二型還快 明顯反物理)
A6M5    455km/h (TAIC。實測)
A6M5    463km/h (綜合美方測試和日方官測後的修正值。應該很接近實機。已考慮推力排氣管的效益)
A6M5b     448km/h (考慮進重量差距後的補正。現在遊戲中五二型乙跟標準五二型一樣快 是不科學的 顯然是套用蝸牛火力較高所以性能補正較高的錯誤邏輯)
A6M5c     438km/h (三槍兩砲的五二型丙。不用蝸牛的邏輯補正就會變這樣子)
A6M7    433km/h (考慮進機翼下的細碎阻力源和相比五二型微妙的增重幅度。但未考慮末期施工不良導致的表面凹凸問題)
A6M8    475km/h (零戰五四型。金星零戰。不愧是最強的零戰 感覺滿強的!...時間1945年4月...Orz...這時候歐陸早就一堆海平面600俱樂部的了啦!)
キ-43-Ia    402km/h (使用二葉槳和87號燃油的隼一型甲。變成兩門12.7mm的一型丙之後可能400大關不保...)
キ-43-II      430km/h (使用三葉螺旋槳+91號燃油+截短的翼梢)
キ-43-II      459km/h (美方TAIC實測。應該是二型中期至後期型的程度。遊戲中漂亮吻合史實)
キ-43-III     470km/h (三型甲。獨立式排氣管+水噴射。遊戲中暱稱砲隼的三型乙應該要跟這差不多才對 現在的也是因為有砲邏輯明顯灌水)
キ-44-I      488km/h (從二型的表現逆向估算)
キ-44-II      519km/h (昭和17年12月航空審查。二型增加試作機。喔喔 日機終於有個邁入海平面500俱樂部的成員了)
キ-44-II      525km/h (中島。昭和18年9月。別問我為何鍾馗二型這麼多樣本...其它機種一紙難求 這台卻有四個樣本 還都高度可信...)
キ-44-II      539km/h (TAIC美方擄獲實測。是一架四挺12.7mm重機槍的二型丙。明顯比日方成績好一截但其餘受測細節和數據又高度合理 當它機況好 採計)
キ-44-IIb    515km/h (估測自47戰隊第2中隊40mm實裝機驗收。裝了兩門"馬鈴薯投擲器"後會造成這個程度的影響)
J2M2      515km/h (301空。昭和18年11月。7.7mm x2 + 20mm x2的試製雷電。極度可信)
J2M3      503km/h (航空本部。昭和18年10月。長短各兩門的雷電二一型。高度可信 ...你比鍾馗多那麼多馬力還跑這樣不行啦= =|||)
J2M4      483km/h (搭載簡易渦輪的二一型改造機。大量排氣管外露+超寬接縫的粗糙改造+重快半噸+低空輸出較少...算了不要再說了...)
J2M5      498km/h (雷電三三型。中高空性能算是海軍機中比較振作的 但這低空性能...P-51D就算用56"Hg戰鬥巡航檔都還略勝你...="=)

キ-61-Ia      490km/h (從TAIC擄獲的一型乙逆算推估)
キ-61-Ib      486km/h (TAIC擄獲實測。報告非常全面還有和美國海航各主力機的對比報告 與日方的官測也相當吻合 極度可信)
キ-61-Id      478km/h (一型丁。相比增加的重量 損失的速度倒是意外的少 不過這個成績...實在很難以低阻力高速化的液冷機自豪啊T_T)
キ-61-II       509km/h (昭和20年1月 川崎廠測。比起一型丁似乎是飛躍的進步但...若同年春季的酒精燃料測試不是犧牲低空性能去強化高空性能的話...)
キ-100-I      496km/h (川崎航空機。昭和20年5月。川崎的曲線只有五個節點 所以看起來點理想化 太過飽滿不像機械增壓的特徵)
キ-100-I      480km/h (陸軍公式資料。共計12個節點又符合機械增壓的特徵 沒比這更精準的資料了...要是每架日機都有這樣的紀錄 這次就不會這麼累了)
キ-100-II     485km/h (帶簡易渦輪的五式戰二型。川崎航空機。只有兩架的東西能留下這種程度的紀錄 非常寶貴!低空的犧牲不若想像的大)
所以某人要的答案出來了
>ki100比飛燕1&2都快,符合史實嗎?
不只不合 而且是嚴重不合XD
丙型賺超過10km/h 二型賺到23km/h 最過分的是五式戰 賺到37~53km/h 還給我混超低分房!紺!嚴重OP
(但把它還原史實性能 再拉到應該待的BR 4.7~5.0一帶的話...這什麼抖M限定機體...)

キ-84-Ia      521km/h (美方編號T2-302某次的實飛全包線。因節點都在1000m以上 故海平面為估測值。極度可信。引擎已正常跑+大幅減重還這樣 超沒夢想...)
キ-84-Ia      560km/h (假定一型甲後期或一型乙解放引擎限制+獨立式推力排氣管+金屬原色裸機受測+100號高辛烷加持...簡單說就是最理想的實戰上限啦)
キ-84-Ia      587km/h (最廣為流傳也最爭議的TAIC數值。因低空曲線走向與誉的工作特性和上面那個美方實測嚴重牴觸故可信度幾乎為零)
疾風不是沒可能跑到這麼快 但無武裝或輕武裝+無防彈+少油+無掛架+洗塗裝+各種美國燃料滑油配管火星塞...等條件才能擠擠看能不能跑到
這幾乎是當雷諾大賽參賽機在跑 完全沒有實戰參考價值 ...所以你就知道幾個版本前疾風海平面跑595km/h還嫌它慢的那些玩家有多廚...灌到都脹破了還嫌!?

N1K1-J    478km/h (一號局地戰鬥機試作一號機。這什麼烏龜...只帶機鼻兩挺7.7mm和兩門翼內砲還這樣...)
N1K1-Ja   481km/h (紫電一一型甲。兩門翼內砲+兩坨砲莢的那傢伙。1800hp。遊戲中比史實快了將近100km/h!目前全遊戲最亂來的傢伙之一)
N1K1-Jb   492km/h (紫電一一型乙。少了那兩坨好了不少 但還是很不像這個馬力級的速度...這台和樓上那台都用1990hp補正的話可以各增速約40km/h)
N1K2-Ja   506km/h (紫電改。川西。估自昭和19年10月審查。1800hp。用1990hp補正後約545km/h 減油拆掛架可達555km/h 這邊是實戰的物理上限)
所以目前紫電改的海平面極速果然極度貼近史實 之前的不科學威能全給紫電吸了...

A7M1    512km/h (這是理論最大值。考慮三菱擺爛不致力於改善誉出力的當時狀況 昭和18年的初期試作應該只能跑到420左右 19年的最佳也頂多到480)
A7M2    536km/h (這是預計的防彈和防漏油箱全部到位再改成四砲的估計 用當初防漏防一半+不防彈+兩槍兩砲的輕荷試作機去估的話是548km/h)
C6N1    516km/h (以"身後沒有格魯曼"一紙電文聞名的彩雲。實戰重量定義)
Ki-96       501km/h (由川崎的屠龍改型再逆向推估。誤差逼近容忍限度)
J7W1    543km/h (以試作機實際搭載的ハ43-42型輸出曲線預估。雖號稱海平面有2030hp然離陸後海平面只有1700hp 要到2000m高度才拉上1850hp故...)
J7W1    574km/h (以預計搭載的其中一款備選ハ43-44型一級三速來估。用這款的話震電的輸出曲線會波動很大 但海平面有1900hp能把數值撐得最高)
以它登場當時日本能供得起的條件估算拼死拼活就這個程度 不能用100號燃料的話最少要砍30km/h以上
キ-87     580km/h (發動機和機體表面做工都極度理想的估算。實際因過熱和外板整形不良 能否跑到530都很玄...)

嗯 海平面600俱樂部 本國從缺XD
無名氏: 辛苦了,感謝資料整理 (jhMihMmQ 16/11/05 01:29)
蟲: (TдT)<剛下班回家就有東西配消夜吃我要怎麼報答你好? (jI3k.hzI 16/11/05 03:46)
無名氏: (ノ゚∀゚)ノ<這些都是開了加力後的輸出嗎?? (jI3k.hzI 16/11/05 03:48)
無名氏: (ノ゚∀゚)ノ<KI-83呢!!!!!日本最速傳說耶!!!! (jI3k.hzI 16/11/05 04:12)
無名氏: 我昨天昏頭打錯了 301空那架J2M2雷電樣本不是試製雷電 是雷電一一型 (pue5KzZA 16/11/05 08:57)
無名氏: 如果是動力不足的試製雷電 那至少要比該樣本慢上20km/h以上 (pue5KzZA 16/11/05 09:01)
無名氏: 因301空領到的首批雷電包含試作機和初期的一一型 我看著這段描述腦中一時切換錯誤造成筆誤 特此致歉 (pue5KzZA 16/11/05 09:03)
無名氏: 請問...表中沒有飛燕丙的資料?? (iWDIB1AA 16/11/05 11:30)
無名氏: 丙型就是介於乙和丁型之間 大概482~483km/h左右吧 (pue5KzZA 16/11/05 11:38)
無名氏: 反正試製雷電和雷電一一型不也差不多?都是兩挺7.7配兩門20那種比零戰好不到哪去的武裝... (5gND56Yc 16/11/05 14:52)
無名氏: 不不不 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畢竟一一型與十四試局戰相比換了四葉槳 推力排氣管 (pue5KzZA 16/11/05 21:31)
無名氏: 最大的差別是發動機從火星一三型換成火星二三型甲 各高度有180~210hp的差異 離升更是差到360 (pue5KzZA 16/11/05 21:33)
無名氏: 二一型在武裝改為四砲 重量和阻力增加之下 才跟同發動機的一一型相比慢了約10km/h左右 (pue5KzZA 16/11/05 21:36)
無名氏: 若把一一型誤植成試製雷電 則二一型不過是改為四砲 就跑輸馬力遠小於自己 還沒獨立式推力排氣管的試作機 (pue5KzZA 16/11/05 21:39)
無名氏: 這相對關係就亂了 (pue5KzZA 16/11/05 21:40)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1/05(六)04:11 ID:jI3k.hzI (Host: 36-238-*.dynamic-ip.hinet.net)] No.10545 9推  
 檔名:1478290273779.jpg-(922 KB) 預覽 922 KB
橫著對一下.....
那遊戲裡的日系全都或多或少有灌點水啊..
-------------------------------
紫電根本是架空性能了,蝸牛真的對他有特殊情結啊(不管分房跟性能都是)
下面的烈風還比較貼近史實,他該跟紫電換各位置吧?
.....不對,烈風去6.3我想像不出來
-------------------------------
無名高手辛苦了...
我在遊戲裡一架一架拉出去飛兩趟都覺得好累了..||||
無名氏: - (cODeDpi2 16/11/05 15:00)
無名氏: 對照起來零戰系列除了22型灌快30比較離譜.52乙沒有因為變重而減速不科學之外.總體只是小buff (WYf/Oq.2 16/11/05 15:31)
無名氏: 隼系也沒有想像的OP,大概OP在別的地方去了,飛燕系也是整體都有buff但基本幅度都不算離譜 (WYf/Oq.2 16/11/05 15:32)
無名氏: 只有飛燕2型加得稍多.而五式戰大buff不意外..這麼多人長年吹這架.不灌水可能會傷到某些人的信仰w (WYf/Oq.2 16/11/05 15:36)
無名氏: 烈風意外地滿老實的.過去兩台把拔機:紫電改和疾風也往史實靠攏了(當然後者還是偏快但沒到很扯) (WYf/Oq.2 16/11/05 15:40)
無名氏: 主要還是那個紫電吧.用無名高手建議的200馬力補正40kph上去都還超標50kph.用剉的要剉很久w (WYf/Oq.2 16/11/05 15:48)
無名氏: 反而是美系低階的水牛3和幾台P-36都快20幾.[有砲當大爺.用槍沒人權]的問題也比較嚴重. (WYf/Oq.2 16/11/05 15:52)
無名氏: 叫美系低階機把速度吐出來還給高階野馬.四砲機污掉的速度還給通常的機槍版.感覺就差不多了. (WYf/Oq.2 16/11/05 15:55)
無名氏: 雷電和震電這兩個"電"字輩的在海平面一點都沒有電的感覺... (5gND56Yc 16/11/05 16:06)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1/08(二)09:06 ID:fmeb2UeM (IP: 198.154.*.*)] No.10556 2推  
 檔名:1478567161187.jpg-(12 KB) 預覽 12 KB
>雷電和震電這兩個"電"字輩的在海平面一點都沒有電的感覺...
+1
同樣身為海陸軍各自的專職攔截機
鍾馗的幾個數字是越看越強,雷電卻是越看越差...咁安捏???
鍾馗II才1500馬力就表現這麼好,
雷電你都榨到1800~1900馬力怎麼還從11型以後一路下滑?
你國力已經貧瘠了還這樣浪費天皇御賜的馬力這樣對嗎??

好像有點懂得版上無名高手在前幾串提到說雷電那個胴體剖面有氣動瑕疵的問題了

對對,還有震電! 海平面沒有個600至少也來個590吧? 怎麼會那麼虛!?
無名氏: 震電那個外型就注定他是一台爛機了 引擎後置的設計註定只能讓他爬得比較快以外完全不是當代新型機的對手 (GYlnf.G. 16/11/08 10:53)
無名氏: 震電比較像是想不出法子正攻 就只好亂來吧 (BJYOyXeA 16/11/08 12:16)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1/10(四)20:05 ID:zYNDUlGM (Host: 220-129-*.dynamic.hinet.net)] No.10566 7推  
 檔名:1478779544802.jpg-(340 KB) 預覽 340 KB
>>No.10556
關於海軍這兩架電字輩的攔截機在海平面好像不怎麼風馳電掣一事
(加上紫電/紫電改也是電字輩 但速度方面似乎浪費馬力更嚴重...不過它不是攔截機)
經過考據後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

雖然雷電那個中廣體型的胴體對於增速是否有利...似乎頗有斟酌的空間
不過一一型好歹有跑出全備重量596km/h (無武裝無外掛的裸機狀態有刷出616km/h的紀錄) 海平面亦達到515km/h
以昭和18年 也就是1943年底日本國內當時的航空水準 就算不是一枝獨秀好歹也算名列前茅
(平行比較一下 跟美系一線機中算速度後段班的地獄貓相比約略同等 倒也不算差)

將這時已開始顯得效果稀薄的兩挺7.7mm換成外翼的兩門20mm 將原本的兩門九九式二號彈藥翻倍
再因兩種機砲不同的藥莢而多出的整備艙蓋導致機翼結構弱化 為保持原有的俯衝速限而進行機翼表面補強
以及將一一型途中列為選配的自動滅火器改為二一型的標配 附上改良後的外裝式自封油箱
二一型在相比一一型 動力不變 氣動沒有優化(不如說輕微劣化) 又增重超過100kg的狀況下
各高度付出個10~15km/h的速度損失 從總體戰力效益來說也不算虧 尚可稱為合理的代價

不過到帶簡易渦輪的J2M4 那個低空速度不爆跌就說不過去了
首先見圖一
這是三菱官方的渦輪增壓改造案 那個表面處理有多糟大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圍繞著渦輪周遭的曲面處理在這種高解析的照片下更顯得慘不忍睹
如果只是看線圖(圖四)或一般模型可能還不這麼覺得 或許還覺得側臉掛個渦輪挺潮的 但看現場實機就...像是上過補土和膠水而還沒打磨整形的樣子
而圍繞引擎罩的那一圈散熱葉片 根據當時三菱自己的現場人員形容也是"無論看起來還是動起來都很不可靠的一圈鐵板而已"這種評價
這東西高空略有改善但不如預期 其餘部分則都是變差 所以三菱造了兩架之後就放棄了

而空技廠為部隊自行改造的渦輪裝備機 (有些考證認為空技廠的改裝版本沒有獲得航空本部的番號所以不能稱為J2M4或雷電三二型 不過這邊姑且配合圖四等同視之)
渦輪周遭就沒有那個差勁的填補過渡 ─ 它直接給你挖空 還把管路都給露出來!而且附近的機體表面還增設了三處開口!
...通常機體表面1~2mm寬的縫隙或段差就是已經需要整平或打蠟填補 屬於不可忽視的細碎阻力源了
你這麼豪邁的一圈坑窪簡直叫人不敢直視啊

不管是上述的哪一種渦輪增壓改型 在空重增加近300kg 戰鬥重量增重超過500kg而動力不變 氣動外型還明顯劣化的狀況下
在大氣密度最濃的海平面只損失32km/h的空速 我反而覺得前輩們的估算是不是手下留情了...

請注意 這還未考慮日本後期差勁的外板整形 也還沒算入圖三最左邊那架右側那根多接的排氣管
這是小福田少佐對於渦輪增壓改造機多數有因為渦輪排氣衝擊單邊水平尾翼造成機尾震顫問題的解決提案:在機體側面多接一根向下導氣的排氣管以避開平尾
提案當時還被訕笑說這麼瞎的改法最好會有用 ...結果改下去飛機還真就不抖了
如果計算三二型的速度時也把這根排氣管的阻力算入 再加上凹凸表面的影響 J2M4的海平面跌到46x完全是有可能的
只是如果我做到這麼絕 大概有人要罵我是雷電黑 所以各位看倌看到這邊心理有個底就好
寫483km/h真的是很給面子的估算了

至於評價不錯的雷電三三型 雖然因為高空保住較多的出力而保住較多的高空性能 成為更加稱職的攔截機
不過在低空出力稍微減少 (離升減少80hp 一速全開減少約60hp)而重量稍微增加的狀況下 海平面極速減少5km/h實在算是很保守的估算
就請各位不要怪我不給它5開頭了...


震電的話
>震電那個外型就注定他是一台爛機了 引擎後置的設計註定只能讓他爬得比較快以外完全不是當代新型機的對手
我覺得看事情不要帶成見比較好
採前翼佈局並沒有先天註定是爛機這檔事 SAI Ambrosini S.S.4 和美國的XP-55都不是一無可取
只是多受限於動力不足 老是在補正預期外的問題而又產生新問題 總體實戰效能沒有好到足以取代常規佈局 所以沒有風行
其實震電的佈局在重量分佈和機內容積的利用上是比傳統構型有利的
可以用更少的馬力裝進更多的東西同時保住同樣的飛行性能 或裝同樣的裝備品同時把飛機做得更小更有效率..."理論上"
姑且不論曖昧不明的阻力系數 震電的綜合阻力是比烈風更小的 (烈風的阻力系數是夠低 但乘以它的翼面積和機體規模之後也沒法小到哪裡去)
於是在同馬力的條件下你完全可以期待震電飆得比烈風快
而且震電的佈局讓它的瞬間指向和可用攻角都比常規佈局的機種要高
當它機重以3.5噸計算時 瞬間迴旋率甚至可以高破40°/sec 就算是以4噸計這個數值依然高達35°/sec
...要知道以瞬盤聞名的Me109系列最高值不過30°/sec 野馬以系列綜合運動性最佳的P-51H瞬盤最高都超不過28°/sec的物理上限
(P-51D有在實戰中拉出比這個更誇張的瞬間指向驚嚇到德軍 但那其實是在空氣稀薄的高空中用單邊失速硬翻 其實已經脫離通常定義的可控迴旋)
而前翼賦予的高可用攻角也讓它有可能短時間內機鼻朝上15~20°的同時保持平飛或緩下墜 而能在不裝斜砲的狀況下對敵方重轟腹部發動集火攻擊
(蒼萊那種反物理的近垂直爬升攻擊機腹不在此討論範圍之內)
你就知道震電的前翼佈局確實有其優勢之處
...震電的問題是 因為太有野心 塞了太多裝備進去 所以本來夠用的馬力又顯得捉襟見肘 翼負荷高到比同期美機還高
上面估它有很強的瞬盤是以原型機輕荷起飛的定義去算的 但實戰它的重量可是直逼5噸 這瞬間迴旋率最後有沒有贏過109都很難樂觀
然而這個佈局本來就不擅長的持續迴旋 在動力不足和翼載過高的狀況下卻肯定是一洩千里
─ 當時多數戰鬥機穩定盤旋一圈大概會損失70 ± 20km/h的空速 (野馬剛好在這個區間 ...零戰損失的空速明顯更少 但它本來就不快 再損得多就完蛋了)
前輩他們用作戰重量的震電去模擬 卻連維持3G穩盤都有問題 而且動不動就一圈流失100km/h以上的空速
跟擅長短暫急拉的Fw190一起拼指向 震電拉的角度完全跟得上190
但190經常只損失30~40km/h甚至不到的空速就能換到一個7、80°的大偏角再很快的切回原有的行進方向
震電機鼻指向敏銳但尾重傾向嚴重 切過去往往來不及切回來而在數秒內流失200km/h左右的空速
這種特性讓他很難做為稱職的纏鬥機 最多是在攔截時仗著瞬間指向和機鼻超重火力可以給前來糾纏擾襲的敵方護航機一些恫嚇力而已
當然啦 跟P-47拼穩盤纏鬥大概還可以 ...不要遇到M型的話
(※所以像架空戰記/漫畫中動不動塞王牌進去跟F8F狗鬥還狗贏的橋段簡直就是笑話)
而進氣口效率不足 又沒有附面層隔板(境界層分離板)排除有害紊流 / 強制冷卻風扇裝在引擎後 / 推力排氣管在螺旋槳前而非螺旋槳後作用...
還有70年代線傳飛控實用化之前 前翼和全翼佈局那近乎無解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先天問題...
等等一票懸而未決的問題 才是震電實用化時不得不面對的難關

震電的設計主攻速度 爬升率和高空性能只打算用前翼佈局的增升效果和發動機較高的全開高度工作特性去補
當它超重到4950kg的時候就不必期待它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爬升表現
(原本海軍也只有要求10分半到8000m 15分到萬米 鶴野團隊也只敢承諾10分40秒到8000m 到萬米17~17.5分 ...那沃桑德中10分以內就上萬米的震電到底是...?)
所以說採後推佈局是有利爬升一說 只是沒有正確認識震電佈局而產生的一個誤解而已

說回震電的海平面速度
其實前輩們在試算時已經將它的阻力表現設定得很趨近理想 總阻力非常接近P-51D 低於所有日機樣本
問題是震電實際的馬力荷重和翼載都比P-51D還慘
(如No.10541震電相關補述所言 拿離升出力當海平面出力估算 那是脫離引擎實際運轉曲線的外行所為)
又沒有梅瑞迪斯效應加持
模擬中直吹螺旋槳的推力排氣管甚至是干涉大於增益
...這還沒算入附面層對進氣流路的效率干擾 機體外板凹凸造成的速度損失 還有後推佈局幾乎篤定遭遇的過熱導致喪失部份輸出的諸多問題
(為打消扭力問題而途中變更的前翼安裝攻角 和防止螺旋槳觸地而臨時追加的兩個白菊尾輪則已經計入綜合阻力內)
實際上用1700hp和1900hp跑那兩個值已經是非常理想化了
當然
如果讓震電用一分鐘時限的離升出力2130hp跑海平面
不算兩個安全尾輪的拖曳阻力 (你打算跑完這趟就報銷螺旋槳是吧?)
不算終戰前就完成修改的前翼安裝角影響 (問題是沒做這項修改 輸出越高 飛機就越不願意走直線 機鼻狂打擺子 那直線最大速度怎麼測得?)
其它過熱或干擾全部不計
那麼這種脫離現實的震電將可獲得611km/h的海平面極速 然後達成紀錄的瞬間就爆汽缸
...對一架預計最大速度是在8700m高全開達成的高空專用機無所不用其極的YY海平面威能 這種精神勝利法有什麼意義嗎?

>震電比較像是想不出法子正攻 就只好亂來吧
"常規佈局難以突破的點 就用奇形佈局大膽的嘗試看看吧!" 這種開創性的探索本身是值得鼓勵的
悲劇的是當你的對手是擁有常規佈局一切優點 氣動效率卻高到你捨棄安定採用奇形都不一定換得贏的P-51時
(而且還很便宜多產容易飛)
就顯不出採用奇形的意義所在了
這也是二戰時所有前翼佈局最終沒法壓倒常規佈局的原因 - 能壓過去的話 那前翼佈局就是今天的"常規"了
無名氏: (TдT)<又有東西配飯了!!!!可是還沒到晚餐時間!! (j2Sd9Rtw 16/11/10 20:07)
無名氏: 我是罵震電爛機的那位 如果震電改真得做出來然後直接用Me262的引擎會不會成為二戰最強攔截機 (eBqtVrmM 16/11/10 20:09)
無名氏: ↑可以吐槽的太多了吧,噴射機那麼好改出來大家還用那麼辛苦? (b5nf3xWw 16/11/10 22:33)
無名氏: (゚∀゚)ノシ262的引擎哪來,3D列印ㄛ? (.AQV8RMs 16/11/11 00:48)
蟲猫: (-д-)<發動機出力不夠,試看看奇想設計有沒有搞頭吧--->有搞頭是有搞頭,但是要發揚這搞頭就需要更大的發動機 (k5CYNCQo 16/11/13 10:23)
蟲猫: (-д-)<可是真做出了更大的發動機那我還需要糾結在這特殊佈局嗎? (k5CYNCQo 16/11/13 10:25)
無名氏: 倒不是奇形需要更大的發動機,而是這佈局可以更有效利用空間,然後就利用過頭變成超重才又顯得馬力不夠.. (Q4zL8mhs 16/11/13 22:36)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6/11/11(五)02:01 ID:QkahT7Js (Host: 59-115-*.dynamic.hinet.net)] No.10574 15推  
 檔名:1478800896324.jpg-(9 KB) 預覽 9 KB
>如果震電改真得做出來然後直接用Me262的引擎會不會成為二戰最強攔截機
震電的戰鬥重量大約是Me262的七成五到八成之間
但若採單發佈局搭配900kg級推力的Jumo 004或ネ-130 則動力只有Me262的一半
...我不認為震電的氣動好到可以彌補這麼巨大的物理差距
有些說法聲稱當初試算震電採用ネ-130等級的推力將可達到780km/h的速度 我個人是持相當懷疑的態度:
‧試算當時有哪些預定的備選引擎 推力到哪邊 可能都還很模糊 震電的重量和氣動效益在當時也是充滿未知數 在各方面都相當模稜兩可的條件下 試算肯定很粗略
 震電噴射化時有無考慮氣動構型和重量分佈的變化也是個謎 問題是不考慮這些就不會有明確的特性和性能指標
‧如果以當時日本僅有的ネ-20來進行推算 單顆475kg推力要推近5噸級的機身 應該連起飛都有困難 ...以半架橘花的推力支撐其1.5倍的體重 這是當然的結果
‧有些出處指出用ネ-130的估算相當於轉成活塞發動機3000hp的等效馬力 不過試飛時震電已有嚴重的過熱傾向 原有進氣道效率能否撐起噴射引擎所需頗值得懷疑
‧就算ネ-130真能跑出設計輸出 (以日本當時的精密加工和稀金狀況 恐難以樂觀) 也需要改變震電的進氣道設計來配合 但這就等於變更原有氣動 阻力全部重算
‧假定一切都順利或理想到不行 震電想要獲得類似Me262的性能 必須要單顆約三千磅的推力
 當時日本國內只有ネ-330能勉強滿足這個等級的需求 但直到大戰結束這顆發動機連個能跑滿預計推力的樣品都沒造出一顆
 德國也沒有該量級的量產品讓你伸手討
 唯一理想的動力樣本...請跟敵對的英美拿....
‧如果要搭載ネ-330 傳聞中景雲改其中一個佈局構想還比震電可行性要高 起碼機首正面開口的進氣量問題就容易克服得多 常規佈局氣動未知的部份也較少
‧如果不堅持震電採用單發佈局 (但當初只想過這個佈局) 用混合動力也是個出路 但日本當時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無限趨近於零 也沒有合宜的備選動力可供搭配
‧震電當時沒有考慮過胴體內雙發 就算考慮過也沒有條件可茲達成 唯一可行的應急改裝法如圖 (日本人自己的想像圖):翼下懸吊
 ─ 這樣裝雖然很帥 但震電原比Me262優勢的單胴佈局低阻+運動性優勢也沒了 同為三胴式 未知的飛行特性卻比他多得多 最重要的是...進度趕得及上馬嗎?

假設震電獲得一顆能跑到理想值的ネ-330 也順利解決進氣問題
採單發佈局的震電大概會比Me262慢80~100km/h 但加速和爬升或許稍優 前翼佈局造就的高攻角可控性大概也有助於拓展攻擊手段
四門五式機砲的綜合性能應該也比四門MK108容易發揚火力優勢
↑不過這一切都是紙上空論 太過深究是不行的:)
事實就是當時的日本沒有能力在1946之前備妥震電噴射化的一切必須條件 所以怎樣都無法避免用後世知識去馬後砲 而不用後見之明補正 就是無解

關於震電噴射化的討論遺跡
http://fenrisulfr.org/war_thunder/pixmicat.php?res=6230
無名氏: ネ-20動力的震電 推重比小於0.1耶www 搞不好會變成史上最弱噴射機www (tvOA.d2s 16/11/11 02:25)
無名氏: 推重比低於0.3的橘花都要外掛火箭助推+襟翼全放不然很容易跑道不夠長 (tvOA.d2s 16/11/11 02:57)
無名氏: ネ-20震電可能滑跑10km都無法獲得起飛速度結果變成當時日本國內的地表最速三輪車www (tvOA.d2s 16/11/11 03:00)
無名氏: 沒辦法啊...我是基於當時日本的實情推論 震電想無痛直上噴射引擎就只有ネ-20可以馬上好... (QkahT7Js 16/11/11 03:35)
無名氏: ヽ(●´∀`●)ノ感謝!我的搞笑問題還回得那麼認真 不過看來震電還是老實用螺旋槳好了 (UBByGegI 16/11/11 09:25)
無名氏: 其實震電改用單發噴射佈局會很不錯 若能完全發揮ネ-330和前翼構型的潛力 有機會成為最優秀攔截機之一 (QkahT7Js 16/11/11 16:36)
無名氏: 只是日本當時根本沒有後置兩側進氣搭配噴射引擎的一切流場和總壓Know-how (QkahT7Js 16/11/11 16:40)
無名氏: 要完全發揮出我講的那種操控性和機動性則非線傳飛控不可 偏偏這技術要成熟最少要等到70年代才能跟美國討 (QkahT7Js 16/11/11 16:41)
無名氏: 沒這項技術 那想不死人就要鎖掉一堆包絡線範圍盡量追求安定性 那飛起來就很磚 (QkahT7Js 16/11/11 16:45)
無名氏: 就算很磚 不受螺旋槳直徑牽制而可以把起落架做短 起降特性會好不少 去掉螺旋槳也有助於推遲臨界馬赫數 (QkahT7Js 16/11/11 16:48)
無名氏: 會衝會爬再加四門五式機砲 有一點基本運動性 只跑直線捅B-29也綽綽有餘了 (QkahT7Js 16/11/11 16:51)
無名氏: (゚∀。)光改那個進氣口就夠搞翻人了 (C6Fl0VRs 16/11/11 16:53)
無名氏: 怕就怕ネ-330最後扶不起 或進氣問題卡關實用不了 或首架原型機成功時已滿天P-80A甚至C 那就… (QkahT7Js 16/11/11 16:54)
無名氏: 其實根本都不用想這麼遠 史實日本戰敗時全國的航空燃油儲備最樂觀也只剩兩三個月 最悲觀僅能支持7週 (QkahT7Js 16/11/11 16:58)
無名氏: 怎樣算都撐不到1946 在噴射震電實用化之前キ87 キ94 震電 烈風成軍後要喝什麼就成最大問題了… (QkahT7Js 16/11/11 17:01)

【刪除文章】[]
刪除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