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稱
電子郵件
標題
內文
圖檔[] []
刪除密碼八個字元,刪除文章用

檔名:1578408777441.png-(1035 KB) 預覽
1035 KB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07(二)22:52 ID:X9evwfE2 (Host: *.dynamic-ip6.hinet.net)] No.12361 2推 
天氣真好,馬上開出來兜風
無名氏: 請問空戰性能如何, 能進一步壓縮英美系的生存空間嗎 (DkoG888. 20/01/08 11:55)
無名氏: (゚∀。)陣風? 原來機砲是這樣排 (CJ/Cmrzo 20/01/08 17:27)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08(三)22:13 ID:dIrH5wmY (Host: *.dynamic-ip6.hinet.net)] No.12362 11推  
 檔名:1578492830822.png-(137 KB) 預覽 137 KB
無內文
無名氏: (*´∀`)ノ゛彈葯很足 有一顆好引擎 但只適合拿來狗鬥不適合BZ,同6.0沒多大的優勢 (dIrH5wmY 20/01/08 22:28)
無名氏: (╬゚д゚)凸幹!又是這種明顯比史實估算性能還要再離譜一節的架空性能... (BnP4RVQ2 20/01/10 05:20)
無名氏: (゚∀゚)本子飛機真的有辦法機翼塞這麼多彈藥嗎? (VXW9lrZU 20/01/10 08:59)
氣錘粉: 我也是在看那六管20mm搭1200發彈藥...這太誇張了吧,比現代噴射機還誇張了 (rRlAEbfI 20/01/10 10:58)
無名氏: (゚∀。)ノ彈藥量1200對六管20mm來說看是很少,但射速很慢所以續戰力超久 (zqk5z/Mo 20/01/10 15:00)
無名氏: 所以這台史實上的飛行性能是劣化版烈風嗎?(彈藥數看起來也很魔法) (D/LafpVA 20/01/11 16:49)
無名氏: 目前看人家開的心得是.你把他當成6.0可以飛700的超級零戰就對了.高速性能奇差無比 (D/LafpVA 20/01/11 16:51)
無名氏: 這是街機的數據吧?RB應該沒700, 雖然是69X.... (qQwbEEu6 20/01/19 11:21)
無名氏: 歷史和全真好像改滿是剛好685kph跟史實的樂觀預估值一樣?比起這個,迴旋時間改滿18秒這點比較混帳 (Zx8XRKFQ 20/01/23 14:18)
無名氏: 可以飛700但高速性能奇差無比的超級零戰是今年1月13號之前的事 (.ESLFGi. 20/01/29 23:34)
無名氏: 1月13號之後高速操控性變好但不科學的爬升和迴旋也沒了...變成在6.0這邊幾乎樣樣輸人的尷尬產廢 (.ESLFGi. 20/01/29 23:36)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10(五)15:09 ID:zqk5z/Mo (Host: *.dynamic-ip6.hinet.net)] No.12363 1推  
 檔名:1578640187065.png-(483 KB) 預覽 483 KB
你們以為牽起來的部分是彈藥箱嗎?錯!!那是自封油箱,機砲旁邊的那條才是彈夾,而且一條有200發20mm喔(゚∀。)ノ
無名氏: (´・ω・`)<原來是ACE COMBAT啊,還以為是戰爭雷霆呢 (6JOTLT4. 20/01/12 12:12)
先發個牢騷+道歉 名稱: 無名氏 [20/01/21(二)12:40 ID:CZtyK9rg (Host: 1-172-*.dynamic-ip.hinet.net)] No.12365 3推  
本來想說有人在問陣風 那就趁書都在手邊把文寫一寫
結果查了開發的源起 就順著發動機型號找到了文獻 然後對照發動機文獻就又連結上了一堆同期或同類的機種開發案
(鍾馗三型、十七試陸戦、二十試甲戦(的五個備選案)、キ-87、キ-94-Ⅱ、キ-98,還有末期各種大馬力引擎型號的開發進度和搭配機種⋯)
每個都溫故知新一下 再把以前沒好好研究過的幾個專案 幾篇專文考察過 不知不覺拿了一堆書互相查表查圖交叉驗證 再上網找東西一一做點複查確認
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找了十八還十九個出處 手邊至少也五六本攤開的專書 腦中至少數萬字⋯反而不知道從何起筆了 OTL

我本來只是想回個陣風的文啊⋯就因為這樣一搞 本來一週甚至十天前就該回的拖到現在寫不出來 (眼神死)
唉 真是壞毛病 凡事求周全又壓不住好奇心 延伸閱讀都停不住的 常常曠時費日的把書給K完之後那個話題的風頭也過了 再想到發超長文沒人看就又更懶⋯ (=_=)a

因為實在不可能把這些日子看的全都翻譯+整理出來 那個文字量太大 現在開始打可能要打到除夕夜才停得了 所以我想我還是單純就陣風開始談吧
無名氏: (*゚∀゚*)辛苦了! (aGAKX0V. 20/01/21 14:15)
無名氏: 本來看你開場白這樣講,還想說你是不是吹牛...結果看完我的媽呀!你真的是神www (Zx8XRKFQ 20/01/23 13:58)
無名氏: (*´∀`)。o0我對這遊戲已經AFK了, 但您的考證文是我時不時就會想要回來的動力. (6u13LbQ. 20/01/23 20:06)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21(二)16:40 ID:CZtyK9rg (Host: 1-172-*.dynamic-ip.hinet.net)] No.12368 2推  
>(゚∀。)陣風? 原來機砲是這樣排
是的
陣風在不同階段經歷過三種武裝方案 分別是:
1. 13.2mm ×2 + 30mm ×2 (此時機槍還安排在機鼻引擎罩上方 劃兩道槍溝給它 常見的兩個鼻孔那種)
2. 13.2mm ×2 + 20mm ×4 (此時的20mm機砲可能是十八試20mm機砲一型。不確定1.和2.兩方案在開發時序上何者為先。看木型進度可能四砲構想較晚?)
3. 13.2mm ×2 + 20mm ×6 (因為是因應昭和二○年海軍對"次期戦闘機"要求不是4門30mm就是6門20mm的武裝規格 所以肯定最晚成形。20mm指定九九式二號五型)

這個砲管由外而內像無名指→中指→食指伸出爪子一般的排法 就是六門機砲構想的排法 在全尺寸木型的照片上可確認到
(雖然有些照片還是四砲階段的構型)

>看那六管20mm搭1200發彈藥...這太誇張了吧,比現代噴射機還誇張了
因為是分給六門砲去平均開火 每門200發其實還好 不像今天戰機裝五六百發20mm給超高射速的M61拿去噴懲戒光鞭 反而一下就沒了
>(彈藥數看起來也很魔法)
總數看起來嚇人而已 因為不是集中在機身裡而是鋪在機翼裡 其實沒那麼反物理 空間上是說得通的⋯只不過被敵機打到機翼保證炸超爽就是了
>你們以為圈起來的部分是彈藥箱嗎?錯!!那是自封油箱,機砲旁邊的那條才是彈艙,而且一條有200發20mm喔(゚∀。)ノ
陣風是台比零戰疾風紫電改都還要碩大的飛機 翼面積有26㎡ 看你貼的X光圖也看得出來 人與飛機的對比會比平常習慣的相對比例更小
所以這些彈藥是真的塞得進去的⋯事實上 川西另一個參加二十試甲戦計畫 拿紫電改當基底魔改出來的備選案 機體規模比這個更小 但備彈量卻是五個方案中最多
(超荷定義下兩門20mm各250發 + 四門20mm各200發 共計1300發 ) 那個川西案才更讓人覺得魔法

>彈藥量1200對六管20mm來說看是很少,但射速很慢所以續戰力超久
嗯⋯也不太對
九九式二號五型是原本低射速的九九式二號經過兩次射速提升後的最終型號 射速高達750發/min
(前面還有一個沒獲得正式名稱的"九九式二號射速增大型" 620發/min)
比起原先九九式二號平均在480 ~ 500發/min的彆腳射速要快多了 射速足足拉升到原本的1.5倍
因為後座力也大幅增加 所以零戰全系列都沒辦法搭載這種機砲
A7M3"烈風三速"也因原本A7M2 (已強化過好幾次) 的機翼撐不住這六砲的後座力而要再強化翼樑和機翼上下外板厚度 所以計算上會意外獲得明顯高一截的俯衝速限

快速噴掉六門20mm的彈藥 會獲得接近兩到三門30mm的綜合打擊力 但仍擁有20mm級的彈道和射擊密度 在對戰鬥機和轟炸機的兩用通融性上比純30mm要更好
是不可小覷的強大火力⋯不過要付出的重量、體積、阻力 還有挨揍時的誘爆風險等等代價也很高就是了

>所以這台史實上的飛行性能是劣化版烈風嗎?
它和烈風一樣是2200馬力級的出力 (雖然不知蝸牛為何給它WEP 2400馬力⋯沒有任何文獻指出該發動機有這等出力⋯大概又是慣例"越多砲越高性能"的蝸牛邏輯吧)
但因為用的是直徑較小的誉 翼面積和翼展也小於烈風 總體比烈風略小 還因為誉四一 / 四二型是二級三速的高技術產物 能在利於飛出高速的高空給予更大輸出
同等出力下能飛得比烈風快一截是合理的 (雖然685km/h這個值實際上應該飛不出來 理由下一篇說明)
不過陣風因為太貪火力 裝備過重 體格比烈風小 體重卻比烈風重 (J6K1全備重4886kg vs A7M2全備重4725kg) 首先翼載就比烈風高20 ~ 26% (隨定義波動)
剩餘升力低很多 首先失速速度一定高一截 最小迴旋半徑一定也比較大 比迴旋格鬥戰會明顯劣於烈風

根據前輩他們之前給的試算 大家都機內滿油滿彈無外載的標準作戰重量下 於1000m高度進行持續迴旋 烈風各型的圈時數據如下:
A7M1 "試製烈風"  - 20.21秒
A7M2 "試製烈風"  - 20.64秒
A7M2 "四砲量產型" - 20.94秒
A7M3 "烈風三速"  - 21.86秒
⋯⋯烈風改有四砲和六砲的數據 但那個太慘 快變P-47了 怕某些人玻璃心碎 先不貼好了XD
(※ 以上數據隨著開襟翼或減油減彈 大概還可以減一秒上下 ⋯雖然沒有很多日廚想像得那麼扯 但以烈風的巨體來說真的是很恐怖的迴旋能力)

關於J6K1陣風較詳細的迴旋圈時數據我還沒有拿到 (因為他們大概會拆成不同時期不同武裝和不同動力配置的好幾個版本)
但除非重量是套初期4373kg而不是後來重超過半噸的4886kg 動力卻是套誉四二型的2200馬力而不是當初預定誉四一型的2000馬力 這種作弊的最有利拼湊法
否則目前粗估起來 陣風怎麼看都是在1000m高度盤一圈23秒~24秒這個等級
(其實我自己估是24秒出頭啦 用4373kg配2200馬力的話可以一口氣減到22秒以內 凶殘很多)
跟史實61"Hg的野馬Ⅲ或67"Hg的野馬Ⅳ差不多級數了 (雖然能量恢復和最小半徑肯定還是陣風好一些 野馬還是要開25磅 = 81"Hg才能勉強在迴旋戰中扳平)

蝸牛給烈風的迴旋時間是太樂觀但還不至於反物理 讓烈風以最輕荷狀態應該還是轉得出來
但是陣風搞成這樣真的太扯 應該沒疾風會轉的東西一口氣變成媲美隼二型 (還不是更重的隼三型) 的18秒級 這直接跳兩三個等級了 不是沒常識 就是昧著良心亂搞

以設計來說 陣風能期待的大概是機身和機翼結構一定強於烈風 所以可以靠滾轉和俯衝這類動作在綜合機動中去拗烈風
但像蝸牛這樣亂搞 把陣風弄得比烈風會轉 絕對是哪邊搞錯 或給玩家新機蜜月期弄得過頭了
(雖然最近這幾天的改版似乎迴旋能力和爬升砍不少 換來較佳的高速滾轉率 日本玩家因為砍過之後反而比較符合歷史上對陣風的估算 所以沒怎麼暴動)
無名氏: 蝸牛就樓下有人罵的:又蠢又壞 (zgHtJZqQ 20/01/26 14:11)
無名氏: 這次的陣風根本是騙課陷阱啊...雖然蝸牛搞這招已經前科累累所以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就是了 (.ESLFGi. 20/01/29 23:32)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21(二)17:26 ID:CZtyK9rg (Host: 1-172-*.dynamic-ip.hinet.net)] No.12369 5推  
另外稍微離題講一下備彈量

那些超荷條件下的彈藥量 是日本那邊先查軍方在某些年度的指標 再透過逆算武器+彈藥重量和彈藥空間而得出來的
原本四砲的紫電改最大可以裝到900發 (兩門各250發 + 兩門各200發) 但通常以3800kg偷輕定義起飛時只會裝到800發
早年飛燕二型和五式戰那兩門位於機鼻的ホ-5彈藥量很多出處都寫各250發 但近年較多取扱說明之類的文獻都寫各200發 想來也是出於重量和配平等理由而不裝滿

P-51H彈艙上限是2060發 但通常定義是1820發 野馬Ⅳ(P-51D / K) 彈艙上限是2120發 但通常定義是1880發
則比較不是出於控制重量的理由 而是彈鏈在彈艙裝得稍微疏鬆點的狀態下才能順暢的滾動滑動進而供彈
野馬Ⅲ之前的P-51常因高G問題卡彈(超過2G就卡!) D型以後的野馬做了翼弦長、翼厚高度、槍枝安裝法等等許多更動才能確保6G以下機動時能正常開火不再卡彈
如果為了貪那幾十發彈藥而把空間塞滿 結果又讓卡彈問題復發 當你奔襲千里又差臨門一腳時遇到這種事 肯定是幹意滿點 欲哭無淚⋯

P-47的彈藥量定義的話我以前在解析P-47各型重量時也已經講過
https://fenrisulfr.org/war_thunder/pixmicat.php?res=11381#r11430
主要還是出於重量控制的因素 各槍最大上限可以各500發 但多數時期和型號都不會用到那麼滿 ⋯除了自暴自棄已經重到不想控制重量的P-47N以外XD

日本的場合
有時是軍方開了一個年度的規格標 裡面有建議甚至是強制要達成的武裝標準 廠家為了達標會勉強用超荷定義滿足 但為了不拖垮飛機性能通常還是減量在用
有時是軍方開的規格沒那麼難以滿足 甚至根本沒要求 但廠家覺得機內空間設計得那麼大 不用白不用 就會在標準運用重量以外再搞一個超荷定義來應付極端狀況

很多只玩遊戲或單純網路上嘴砲的當然都希望自己的愛機備彈量越高越好
但實戰沒有啥幾十秒後自動空中填彈 也不是彈藥用金手指改高上去 但飛行性能參數還是可以保持得原封不動
現實中彈藥越多 付出的空間和重量代價就越大
所以對現實中駕駛員而言 如何在彈藥量和飛行性能之間拿捏到一個合宜的平衡 就是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但如果氣動 出力 結構都沒有問題 彈藥當然是多多益善啦
無名氏: (゚∀゚)想問一下,蝸牛有實作彈藥的重量或殉爆嗎? (d8N2hvw6 20/01/21 22:54)
無名氏: 戰車跟船有 (sizSTt.c 20/01/21 23:53)
無名氏: 以前版上島民有貼過噴火的破損模型,機翼在相當於砲身和彈艙的地方破大洞, 整個洞穿,裡面都空了 (Zx8XRKFQ 20/01/23 13:52)
無名氏: 結果機翼前緣的砲口還是繼續在開火,根本是在從異次元抽彈藥w 不過那是較早的版本了,現在不知是否還這樣 (Zx8XRKFQ 20/01/23 13:56)
無名氏: WT的飛機機砲彈藥不會殉爆,隔壁的IL-2 BoX系列才有 (Kov1hTec 20/01/24 00:20)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22(三)15:45 ID:uo/HG406 (Host: 1-172-*.dynamic-ip.hinet.net)] No.12374 10推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日本海軍基本除了"艦上戰鬥機"為主以外 以迎擊敵轟炸機為主、防衛陸上要衝為要務的"局地戰鬥機"思想也逐漸影響著手上的開發案
在一開頭主力只有零戰的時點 其不僅作為艦上戰鬥機 也在各個陸上基地擔任迎擊與進攻掩護的任務 作為泛用戰鬥機使用
雖其活躍證明了陸基戰鬥機與泛用戰鬥機思想的必要性 不過也因零戰在實戰中顯現的不足之處 讓海軍更加確信需要開發更加強力的陸上基地專屬戰鬥機
(吐個槽:也因為海軍一開頭把零戰當萬能戰機用 所以之後的開發案老是要求OO比照零戰 XX不得低於零戰 變相被零戰限制了在航空技術領域的想像力與視野)
肇因於此
海軍於昭和十七(1942)年四月 頒布了在以往"性能標準"中不存在的規格和構想:"十七試陸上戰鬥機"(J3K1) 並責令川西擔負設計主務
基於開戰後對付盟軍戰鬥機的經驗 對這架機體要求必須儘可能提高爬升率與高速性能 並具備比零戰更強大的火力
同時 由於在零戰身上顯露出俯衝太弱而常有追不上or跑不掉的問題 因此除了要求足以勝敵的良好運動性之外 優秀的俯衝性能也是規格中的必須項目
除此之外
由於敵機與我方轟炸機的高空性能都在不斷提高 為了迎擊或給我方護航 也必須具備超越零戰的高空性能
同時因為零戰遠大的續航力 在護航和深入敵境方面展現的有效性 因此要求此案必須具備全負載狀態下空戰30分+巡航5小時的滯空能力
(⋯光從這就可以看出 海軍又一次開出了啥都想要的不切實際要求 除了不必上艦以外 幾乎所有方面都要挑戰極限 完全枉顧各種目標在物理上會互扯後腿的問題)
為了滿足海軍這嚴苛的要求
在"暫稱一號局地戰鬥機"(之後的紫電)之外 川西嘗試以社內稱呼"K90"的陸基戰鬥機技術儲備案來應對此次海軍要求的"十七試陸上戰鬥機"專案
由於原構想中"K90"是圍繞著中島的ハ45"誉"來進行開發的 所以原本川西也預定十七試陸上戰鬥機是採用這顆動力來設計
但因當時開出的指標非常高 海軍認為"誉"的高空性能潛力可能不足以達標 因此指定當時高空性能指標最高的三菱ハ43-21 (MK9B 無段變速二級增壓) 作為動力源
為此 川西在1942年8月將計畫改稱"KX-Ⅱ"並圍繞著MK9B重新進行設計
然而設計開始後 預定裝備的MK9B在液壓聯軸無段變速增壓的環節不斷發生故障 不僅跑不出額定的性能 油耗也遠遠高出預期 被判定引擎一時之間難以實用化
動力未決 同時機體的基礎設計也不明朗 加上量產紫電、研發紫電改對海軍而言是更優先的事項 需要川西集中精神進行
最後在這種困境之下 海軍不得不下達了"待昭和十八年初有更合用的高高空用引擎完成之前 暫停十七試陸戰的開發"的處置⋯ 最後在昭和十八年初正式將計畫終止

然而 到了昭和18年8月 二級三速的"誉"四一型(NK9A)在實驗室的進展不錯 即將在所有指標上都達到計畫的性能
眼看當初期待的高性能高空戰鬥機有希望復活 於是規劃在原本"十七試陸戦"的基礎架構上換裝這顆動力 以"十八試甲戦‧陣風"(J6K1)的名目 將計畫復活
基於橫須賀航空隊 (以下簡稱"橫空") 在昭和十七年末開出的指標 陣風要滿足:
‧極速:360kt (666.7km/h)
‧爬升:18分以內到達10000m高空
‧武裝:13.2mm ×2 + 20mm ×4 或 13.2mm ×2 + 30mm ×2
‧航程:全裝備或超載狀態下進行空戰30分鐘+巡航5小時 (推算約2650km)

由於裝備二級三速的"誉"四一型 "引擎不出狀況的話" 陣風預計將比開發中的烈風擁有更高的高空高速性能 因此被海軍寄予厚望 欽定為之後的陸上基地主力
⋯海軍實在是太想要這款戰機 "至急実現を要す"(務必盡早實現) 於是川西也挪用了不少在紫電/紫電改上驗證成熟的技術 務求陣風成為可靠的戰機 迅速進入戰列
補述一下: 使用ハ43-21 (MK9B) 的"十七試陸戦"預估極速是353kt 也就是654km/h (uo/HG406 20/01/22 18:35)
無名氏: 這極速表現還比之後搭載馬力較小的"誉"四一型(NK9A) 試作型來得慢⋯看來引擎直徑小還是有好處的 (uo/HG406 20/01/22 18:39)
無名氏: 至少證明換了ハ43就一定會比較強的這種想法不一定是對的 還是要看實際狀況 (uo/HG406 20/01/22 18:41)
無名氏: 同時也證明陣風的氣動沒那麼神奇 用ハ43也是650km/h這級數附近而已 要飆到685km/h不容易 (uo/HG406 20/01/22 18:43)
無名氏: (;´д`)<....所以陣風的氣動很差嗎? (Y5nJszA2 20/01/26 18:08)
無名氏: 說的應該只是因ハ43直徑較大導致機鼻變胖後阻力上升 同時也變重 所以多的馬力未必能等比例的轉成速度吧 (emUvBO9s 20/01/27 00:03)
無名氏: 就像金星零戰有點得不償失那樣...同樣2200馬力 能維持機鼻外型瘦窄的譽四二型當然比較利於衝出高速 (emUvBO9s 20/01/27 00:06)
無名氏: (゚д゚≡゚д゚)ノシ不過尺碼/重量/缸徑/排氣量較小時 要達成同等馬力輸出=拼轉速/壓縮比 會較困難吧?為何譽反而有望? (nNAio47c 20/01/28 18:29)
無名氏: 因為ハ43-21的無段變速二級增壓對42年的日本來說門檻太高了吧⋯ (9RkxCyfQ 20/01/28 19:39)
無名氏: ハ45-41雖在技術層面上也未必較單純,但注意上文中兩者的時程,ハ45至少多一年的時間磨到實驗室進度 (9RkxCyfQ 20/01/28 19:46)
附圖為當初的陣風第一案 (或第二案) 名稱: 無名氏 [20/01/22(三)15:55 ID:uo/HG406 (Host: 1-172-*.dynamic-ip.hinet.net)] No.12375 7推  
 檔名:1579679704939.jpg-(35 KB) 預覽 35 KB
到這個階段為止
由於"誉"四一型(NK9A)具備二級三速的輸出曲線 加上擁有2000馬力的高輸出
預定重量4373kg 配上26㎡的翼面積 預計翼負荷將能壓在軍方期望的170kg/㎡以下 達到168.2kg/㎡
(因此武裝採13.2mm ×2 + 20mm ×4 或 13.2mm ×2 + 30mm ×2兩方案的陣風 運動性有希望跟飛燕一型丙或疾風試作機處在類似的水平)
動力、升力、增壓器等條件一應俱全的狀況下
根據川西的計算 陣風將能夠達到上文寫的 橫空在昭和十七年立下的性能基準

>※若用前輩他們的模擬試算 這個氣動 這等重量 再配這個馬力
> ("誉"四一型:直徑1180mm 乾燥重量900kg 在轉速3000rpm下離昇出力2000hp 於1500m高度1900hp 於5000m高度1800hp 於8000m高度1600hp)
> 陣風將具備:極速665km/h、升限12000m 爬升至10000m約15~16分的性能 (減重到4000kg時更強化至 極速678km/h、升限13000m 爬升至10000m約13分半)
> 加上上述跟稍重的飛燕或輕荷的疾風相仿的格鬥能力 以及強大的火力 若能在1943~1944年之間服役 這絕對是殺手級的戰機 就算在戰爭末期都不弱
> (不過請注意 這階段的陣風是完全沒有考慮防火和防彈的)

⋯問題是接下來的發展

由於發動機和機體雙方面的試作延遲 昭和十九(1944)年3月的"試作処理方針案打合覚"之中 對於預定在同年度9月完成試作機的陣風 給出了
"可預期提升引擎的性能之後 將能滿足要求的飛行性能"這樣的備註

⋯欸?原本2000馬力不是已經能達成預計的性能了嗎?為何不趕快妥善手頭已經完成的"誉"四一型 反而還要求提升出力才能滿足原本的性能需求?

原來是因為隨著計畫推遲到1944年 別說雷電紫電 連零戰都開始安裝防火和防彈設備了 還在研發的重戰鬥機自然不可能還走開戰當時的無防禦路線
加上海軍末期對還未服役的機種都以"次期甲戦闘機"(又名:高高度甲戦闘機、次期戦闘機) 的規範要求20mm ×6的超高火力
防禦和火力需求都爆增之下 大幅增重的陣風將無法滿足原有的航程需求 於是又需要進一步增加內油 而增加的內油也需自封 起落架和輪艙也要針對增重而強化⋯
重量不斷失控下 最後陣風的4886kg的體重就是這麼來的
比原本計算超重超過半噸的陣風 自然就沒辦法以原有的動力達成當初的設定指標了 也難怪廠商需要跟軍方請求更強的發動機來配套 藉此彌補損失的性能

當初以"誉"作為預定動力的十七試艦戦 (後來的烈風) 最初也是預估4噸上下 結果進入試作後A7M1就超過4.4噸 A7M2更超過4.7噸
疾風從當初キ-84試作時的3250kg到最後一型甲帶掛架的全備重也是暴增到3750kg
所以陣風的超重幅度倒不令人難以理解 只能說日本當時無論海陸軍哪家廠商都有只考慮追求性能指標而對實用性不夠深謀遠慮的通病 重量計算有著太天真的部分

⋯較令我不解的是 川西為何不削去位於陣風下顎進氣口旁的13.2mm重機槍?
既然已經發現計畫超重 有了20mm ×6的超火力就應該沒必要拘泥於火力佔比很低的輔助武裝了
這兩挺機槍是初期配套兩門30mm時 考慮到30mm彈道、射速、備彈量等特性不是那麼適合打戰鬥機時 才有必要保留的對輕目標備用武裝
有六門20mm的話這兩挺重機槍的必要性就很薄弱了 而且兩挺槍的槍體+各300發的彈藥量加起來也是不低的重量
如果真的有什麼非保留不可的理由 那跟軍方要求維持13.2mm ×2 + 20mm ×4的原有方案
讓38.5kg的九九式二號五型去取代掉45kg的十八試20mm機砲一型 犧牲一點砲口初速去換更好的連射 同時四砲減26kg再少兩門砲 總體偷個百來kg重量也是個辦法
不知道是什麼理由 非得搞成兩槍六砲的過剩火力 又不想犧牲防彈和航程 ⋯結果搞到系統超重 本來能達成的目標就變無法達成了

重點來了
橫空在昭和十九(1944)年給予陣風的要求性能隨著年度和戰況推移而提高
‧極速:370kt (685km/h)
‧爬升:13分20秒到達10000m高空
‧昇限:13600m
‧航程:續航時間5小時
一來 發動機不變但機體大幅增重之下 完全不可能進行這麼明顯的性能提升
二來 許多出處都把這性能當成是川西拿"誉"四一型套在陣風身上得出的試算值 但這是不對的
該動力應付沒超重的陣風也就有機會達成先前提的該程度性能而已 要達到現在這個新制定的指標完全是過度樂觀

如果是之後獲得的"誉"四二型2200馬力配當初設想的4373kg體重 則這個性能看起來十分靠譜 很多書籍和出處也是這麼寫的 所以長久以來沒什麼人懷疑
但事情的因果是先用2000馬力應付4373kg認為可以達標(667km/h那個) 超重之後發現難以達標才請求新的動力來源來填補損失的性能
也就是說 即使拿到新的2200馬力動力 拿來擋4886kg也是差不多剛好抵銷超重的幅度 恢復到原本極速667km/h 爬升至萬米18分以內的這個程度而已
如果拿到新的2200馬力卻套當初未強化火力和防禦的體重 這在時序和因果上是說不通的 只是無視前因後果把不同時期的數字湊成一張性能諸元 乍看之下合理而已

這個指標只是橫空表示:"都這個年頭了 咱大和男兒有點志氣 朝這個等級的性能邁進吧"如此的意向而已 不代表當時的陣風有能力達成這個指標
無名氏: (;´д`)<陣風用比野馬多那麼多的馬力還破不了700km/h...連685km/h都是沒希望的嗎? (Y5nJszA2 20/01/26 19:33)
不會沒希望吧?: 無名高手講的2000hp配4373kg的標準極速665km/h已經比菲律賓戰役喝好油的高標疾風還快了 (hMukmmro 20/01/26 23:45)
無名氏: 以4000kg輕載時更有678km/h...這再拆個機砲減阻減重應該也就差不多685km/h了吧? (hMukmmro 20/01/26 23:48)
無名氏: 不然就是放棄防火防彈、減少武裝 壓到4.3t以內再套譽四二型的2200hp...怎麼看也衝得過吧 (hMukmmro 20/01/26 23:55)
無名氏: 減到4噸還要再拆機砲 那就是能飛685kph的海軍版一式戰而已了啊w (ygwqdMZM 20/01/27 11:15)
To 三樓: σ`∀´)σ遺憾!4000kg輕載已是把翼內砲去掉後的預估了⋯會這麼做是因為想測理想狀況下陣風的氣動模型極限 (iVDXnw7. 20/01/30 19:54)
無名氏: 不然依常識 只減重373kg是不會讓極速提升13km/h這麼多的⋯頂多5~8km/h (iVDXnw7. 20/01/30 19:56)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22(三)16:19 ID:uo/HG406 (Host: 1-172-*.dynamic-ip.hinet.net)] No.12378 10推  
如果還不信的話 可以看看昭和二十年五月一日"官民合同会議"上橫空提出的"次期戦闘機の性能‧兵装目標"(甲戦部份):
‧極速:380kt (704km/h) 於10000m飛出
‧爬升:於15分以內到達10000m
‧昇限:13500m
‧續航:全力0.7小時+巡航2.5小時
‧武裝:20mm機砲 ×4 (各250發)
‧防禦:胴體內油箱全外裝式橡膠自封、翼內完全自動滅火、操縱者後方防禦 (鋼板或防彈玻璃 或兩者兼具)、彈艙上方及後方防禦
>(※另外還有給乙戦的規格 不過那個規格在該時間點也只有震電在努力試圖滿足而已 這邊略過不提)

然後我們看看飛行機審查部在旁邊寫的備考是什麼:
現在の発動機の状況および技術的見通しにて可能なる目標 (透過現在發動機的狀況在技術上可能達成的目標)
‧極速:360~370kt (667~685km/h) 於10000m飛出
‧昇限:12000m程度

⋯看到了嗎?橫空在昭和二十年提出的規格 火力和航程甚至已經比之前讓步了 航空本部還是要你現實一點 看看我們手上有什麼條件 追求實際一點的性能指標
日本在戰爭最後幾個月好幾顆超過2000馬力的引擎可供備選 有些甚至因為渦輪或二級三速增壓 高空性能還不錯
如果把這種動力第一優先轉化為追求速度指標 其次全點爬升 那麼我想飛破700km/h 昇限13000m 爬升至10000m僅需15分以內 在物理上絕對不難
問題是日本每次都要追求那個運動性和航程 (以及起降性能和失速特性) 為了壓翼載搞大面積主翼 首先速度就衝不上來 再考慮重火力+完整防彈的重量⋯就那樣了
那麼請問
昭和二十(1945)年橫空提出的性能要求 都還在官民合同會議上被打槍 在更低的火力和航程要求下依然被壓低到667~685km/h程度
川西以1943年的科技和出力條件 配上更苛的火力和航程條件+超重半噸的前提 有何可能達成極速685km/h、昇限13600m、爬至萬米13分20秒這等逆天指標?

我說這不會是川西的合理估算 真是他們的估算也完全不可信就是這樣來的

以前就看過一堆後期單發機和雙發機 明明動力不同 氣動不同 機體重量和規模也不同 甚至發動機全開高度都沒那麼高 (或引擎一直出問題)
但昇限個個都很劃一的在13500m上下 這一看就有鬼 顯然是對應同一年度性能要求才會這麼整齊 看那些挫折連連的試作過程 想也知道不是實際試飛驗證出來的
以前版上就有人為蝸牛初期給飛燕一型亂設的13500m昇限辯解 說減裝備+洗塗裝或許有可能達成
我當時就很篤定的打臉下去說不可能:
P-51H這種頂尖氣動+二級二速增壓+水噴射的逆天東西還要減重超過半噸才有13500m (44300ft) 的昇限
你個在本土防空戰留下一堆飛八九千米就快要爬不動紀錄、只有一級增壓的飛燕一型 想靠減重+洗塗裝讓昇限爆升四五千米!?飛燕二型改也不過就12300m好嗎?
像速度紀錄也是
很多時候以前的老書因為蒐證者或作者不察 往往把軍方最初對計畫的要求值當成飛機實飛達成的性能 後世作者則往往為了賣書 哪個數值最好看就轉抄哪一個
沒有去查明後面的原因 導致考證上出現很多不合物理或開發時序邏輯的怪事
比方說疾風 軍方最初要求要飛到680km/h 中島表示如果要滿足航程運動性火力防禦那麼多需求 就不可能達到 但我們會努力在協調各方面性能下達到660km/h
軍方後來表示只要不低於600km/h就不會廢案 所以後來在馬力限制下飛到624km/h還很開心的採用 (因為之後還有近200馬力增幅可以期待嘛)
烈風當初立案時 軍方要求要達到350kt (648km/h) 三菱表示要平衡各項性能又要遷就"誉"引擎就不可能達到該值 所以後來兩邊協調之後下修到345kt (639km/h)
然後進入細節設計之後變成常見的615km/h這個值⋯ 許多地方就是轉抄這個值 蝸牛當初也用這個當A7M1極速
⋯但事情還沒完 實際上三菱社內對A7M1的性能期待只到325kt (602km/h) 這跟我當初寫官民合同會上估計A7M比A6M3優速約10%的結論是比較吻合的
然而誰也沒想到拿到的"誉"在全開高度可以比計算的少三四百馬力 這才跑出了520和533km/h那類超悲劇的成績 ⋯最後A7M1把引擎搞定的最佳績也才578km/h而已
後來決定換裝三菱自己的ハ43之後 原本也預計挑戰原計畫目標的350kt (648km/h) 只是我們都知道最終是標準624km/h 輕荷628km/h ⋯而這樣海軍就喊著真香了
因為ハ43和ハ45存在兩百馬力以上的差距 (考慮到烈風試作時"誉"還存在運轉限制 實際上兩者可能存在400甚至到500hp的馬力差 所以A7M1初期才那麼爛)
這才使得A7M1的578km/h和A7M2的624km/h那約50km/h的速度差距 以及海軍開心的態度顯得合理
如果A7M1真的能只靠"誉"的2000馬力就有飛到615km/h的能耐 那用上ハ43的2200馬力 多出足足10%的輸出 卻只能增快9~13km/h 僅增速1.5~2.1%⋯!?
這海軍怎麼可能大喜過望的改變態度說要採用 應該拍桌大罵A7M2這什麼狗屎氣動 把那麼多馬力吃哪去了吧?
烈風改也是一樣 軍方希望它有638km/h 三菱表示我們努力讓這東西不裝斜砲可以有634km/h 裝了剩618km/h ⋯然後在社內預估寫下悲觀的593km/h (Q_Q)
懂了吧?
「原計畫期待值」「軍方要求值」「廠商挑戰目標」「試算值」「實際成績」⋯這些其實都是不同的 真的能算數的還是只有標準狀態下的實飛數據
只是很多飛機留下的資料實在太少 有數據可抄就很高興了 有的則是寫得太實際 書或模型就不好賣了 當然是能吹就吹
如果期待值或要求值能算數的話
那麼キ-87的極速就不會是689或698km/h 昇限12855m這組數字 (前輩們表示模擬中即使不過熱都飛不出來 算入過熱差得更遠)
而會是軍方當初期待的800km/h了
實際上常見的キ-94-Ⅰ那780km/h和14000m昇限的性能指標也不是長谷川的試算或承諾 只是軍方的期待
他只是想說反正軍方都劃兩顆ハ211-ル給我了 坐擁2200hp ×2 = 4400馬力 還搭配渦輪增壓 條件這麼豐厚 那我就想想怎樣佈局可以達成這個性能好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 最後キ-94-Ⅰ因為佈局太奇葩而且存在太多未知問題 所以被打槍 要求砍掉重練 XD)

以後在研究或考證戰機性能時 請將以上對數字的概念和分辨能力烙印在您的腦中 想必可以減少許多被拐陷入認知誤區的可能性
無名氏: 以前覺得P-51B用1550hp就可以飆破700kph, 陣風都用上2000hp了還只估685kph (E0Od8unA 20/01/26 11:35)
無名氏: 感覺太保守.新一點的資料更顯示它有2200hp和2級3速增壓, 高空高速一定強的啊! 絕對被低估了! (E0Od8unA 20/01/26 11:38)
無名氏: 結果多看一點資料發現A6M8是最慢的1500hp級戰機, N1K1-J是最慢的2000hp級, (E0Od8unA 20/01/26 11:41)
無名氏: 甚至A7M3都用上了2200hp結果也才那個速度, 才開始意識到日本飛機好像真的都很慢...="= (E0Od8unA 20/01/26 11:43)
無名氏: 看你這次的文章才發現搞不好連陣風的速度都是高估的...橫須賀航空隊開出的指標還被專業打臉...這.. (E0Od8unA 20/01/26 11:45)
無名氏: 空冷機和液冷機在阻力上的先天起點就不同了,不能這樣直接類比啦~ (ygwqdMZM 20/01/27 10:11)
無名氏: 而且你拿來比的野馬還是液冷中又特別妖孽的存在…其他液冷比空力效率都比不過它了,何況是陣風這空冷佈局的 (ygwqdMZM 20/01/27 10:16)
就算不跟野馬比: (゚3゚)空冷裡面也是有Fw190D這種只靠1900hp就衝到685、2100hp預計破700的優秀案例啊 (k16vsOWo 20/01/27 10:23)
無名氏: …日本海軍怎麼可能接受那麼小翼面積、短翼展、高翼載又高失速速限的設計啊… (ygwqdMZM 20/01/27 10:26)
無名氏: (´ー`)ㄏ所以他們活該做不出想要的高速飛機啊~再高的馬力也會被他們追求航程、運動性、起降特性的大機翼給浪費掉 (k16vsOWo 20/01/27 10:34)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23(四)05:59 ID:2N3MlcH6 (Host: 1-172-*.dynamic-ip.hinet.net)] No.12386 5推  
(以上拉拉雜雜扯了一大堆就是我過去十天K了太多的後遺症 實在有太多想講而講不完的東西 已經省掉了許多跟陣風完全無關的還是有這麼多 請各位看倌多擔待)

回到這次的主角:陣風
由於試作途中不斷因應增大的武裝需求 (然後又不懂得權衡利弊去蕪存菁 就是一直堆上去而已)
導致陣風最終增重幅度超乎預期 因此向軍方提出了強化動力的請求
於是該計畫獲得了在"誉"四一型 (ハ45-41。NK9A) 基礎上直接進行強化的"誉"四二型 (ハ45-42。NK9A-O) 作為新的動力來源
該發動機的技術含量相當高 在原有二級三速的基礎上加了氧氣噴射注入裝置 再行提高了進氣壓和轉速:
在轉速3100rpm下離昇出力2200hp 於1000m高度2030hp 於5500m高度1810hp 於10000m高度1600hp

⋯想也知道 這麼複雜又高技術含量的引擎對當時的日本來說有點太"歐帕茲"了XD

除了原本"誉"四一型快要成熟而可以省下的等待動力時間 又被還在完善中的"誉"四二型搞到再次拖延之外
由於"誉"四二型多了新的加力裝置週邊 原本陣風跟"誉"四一型搭配得剛剛好的引擎罩和引擎架 這下子放不下新的整套系統 需要修改設計了
>(※ 日本的另一個問題:設計經常為了當下的最佳化而沒有留下足夠的餘度 導致後續升級或修改困難 動輒搞大改或全新設計 反而總體上花掉更多的開發成本)

結果不只引擎待完善 連機體都要改 這個變更導致了設計現場的混亂 計畫完成的預定時間又不得不推遲了
之後
雖然在昭和19年6月2日進行了全尺寸木型審查 確認設計可行 但在7月的"昭和十九年度飛行機試製 (改造) 計画"中
軍方和廠商一致認為開發案有過多濫發的傾向 造成寶貴的開發資源被稀釋 並使許多機種的實用化遙遙無期
結論是需要整頓開發中的試作計畫 使之收束在幾個最有希望達成或接近指標 並且設計已驗證可靠 能快速服役的專案上
很不幸 由於武裝過剩 (看吧~) 加上"誉"的性能向上型仍待成熟 導致整個專案嚴重延遲的陣風
在該次會議上被判定為"應當立即終止開發"的"丙等" 請川西開發"紫電改"的高空性能改進型作為替代其位置的甲戦
⋯於是陣風等不到7月8日的第二次木型審查 就這麼束之高閣了

然而陣風的故事還沒有這麼快結束
昭和20年5月1日進行的官民合同會議 檢討了"次期戦闘機" (即高高度甲戦or次期甲戦。也就是原本叫"二十試甲戦"但此時已不叫這名字的計畫) 各種方案的可能性
在會議中主要歸納出了三個方向:
1. 廣泛利用"紫電改"或"烈風"的部品零件 以圖縮短開發期間的方案
2. 陣風的再檢討
3. 新規設計
並在六款馬上能成為戰力、五款足以成為次期主力 共計11款的備選引擎中 選出了六款名為"決戦戦闘機用発動機"的引擎作為動力來源
沿用設計方面 則確立走將既有"紫電改"或"烈風"引擎全開高度拉高的"中高度性能改進型" 和直接換引擎挑戰高空性能的"高高度型"
新規設計方面 機體仍以既有設計做大幅氣動+規模改動 放棄對日本而言超過國力甚多的渦輪orフルカン無段變速增壓 改攻一級三速、二級二速、二級三速機械增壓
⋯很遺憾
被認為戰力化可能要推遲到昭和21甚至22年 明顯緩不濟急的陣風 沒能活到這場會議的尾聲 確定整個專案被丟垃圾桶 直到戰爭結束 ¯\_(ツ)_/¯
可以說陣風最終被量級接近但更成熟的"紫電改"或"烈風"上下夾殺 存在意義被這兩者被吞沒了

所以陣風 (包含它還叫做K90或KX-Ⅱ的階段) 這個專案其實倒了三次:
"十七試陸上戰鬥機"(J3K1) → "十八試甲戦‧陣風"(J6K1) → "次期甲戦闘機"(原"二十試甲戦")
直到最後都沒能復活成功⋯ 真的是死到不能再死⋯

如果當初不要那麼貪 搞什麼過剩武裝 也不要求那麼嚴苛的航程 只要求有限度防禦
按其圍繞著"誉"四一型發展時一度接近完成的試作進度 反而有機會搶在戰爭結束前先服役 然後佔到後續改進型的缺⋯
對了 附帶一提
"誉"四一型 (ハ45-41) 和 "誉"四二型 (ハ45-42) 這兩款引擎 其實在大戰結束時試作品都已經完成 基本證明可用
機體也已經進入到細節設計 所以陣風倒也不是那麼虛無飄渺的紙上案 大致的估測還是可以辦到的 不過也因為它的延遲同樣可以預見 所以才被放棄⋯
海軍的判斷倒也很明智 因為1946年甚至1947年才能上的話 這個性能不僅不出彩 還顯得十分落伍 繼續投入只是浪費資源罷了
無名氏: (╬゚д゚)ノ゛裁判!可以讓一個專案這樣一死再死、死了又死嗎!? (woPd9P4o 20/01/26 15:24)
無名氏: 一直依附在一顆沒有確定的動力來源上開發算是致命傷吧…不僅這個案子,其他國家這樣搞的試作案也大多都倒了 (ygwqdMZM 20/01/27 09:59)
無名氏: 如無名高手所言,如果不要亂追加一堆武裝防彈搞到超重,弄到試作途中需要升級動力去補性能,結果又增加變數 (ygwqdMZM 20/01/27 10:02)
無名氏: 在"誉"四一型快要可以下線時,機體也已經準備好,可能43年底到44年初就可以開始裝機實測, (ygwqdMZM 20/01/27 10:05)
無名氏: 就不會被滾雪球般的不斷延遲搞到最後被放棄了…有獲得採用的話,會有更多資源幫忙加速完善引擎和機體 (ygwqdMZM 20/01/27 10:09)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24(五)13:50 ID:DXN.qF8w (Host: 1-175-*.dynamic-ip.hinet.net)] No.12390 18推  
 檔名:1579845037029.jpg-(17 KB) 預覽 17 KB
另外附上一些考證途中發現的驚喜小彩蛋

◎ 二十試甲戦 A8K「陸風」(?)
實際上"陸風"這個名字原本是陣風艦載化構想中所產生出來的
起因於海軍對十七試艦戦演變為A7M1的試作結果感到絕望 正在尋求可以改造來墊檔的艦戰 "陸風"就是預定若陣風能成功轉為艦載機時會使用的名字
(同樣 對紫電改尋求上艦可能性的動機 也是來自於海軍對A7M1階段烈風計畫可能失敗的焦慮)
但因為A7M靠著搭載ハ43變成A7M2大放異彩 鹹魚翻身 本來就以艦載機為目標設計的基底 當然是比拿原本是局戰的紫電改和陣風更適合
短腿的紫電改好歹有生產性與陸基版共通且飛行性能可掌握的優勢 全身上下一堆未知數的陣風想當艦載機⋯相比紫電改和烈風可真是一點優點都沒有
所以案子還沒成就倒了 陣風也沒真的變成"陸風"過
>※ 連這個亞種都算進來的話 陣風這案子大概死了四次吧 (大笑)
所謂A8K也只是戰後研究者假設它如果生出來的話按照命名法則 猜測大概會是這個型號 而不是海軍真的有劃這個型號給它過

後來的"次期戦闘機"也就是大家習慣稱呼"二十試甲戦" 則是因為當時海軍已經放棄"XX試" 改成"試製XX"這樣的命名法則
所以如果"次期戦闘機"真的被定型的話大概會叫"試製X風" (因為不是乙戦 所以不會是"電"字輩)
然後就有人猜想 被創出來但最後沒人用的"陸風"這次大概會被撿回來冠名吧 所以就有"二十試甲戦" = "陸風"這樣的說法⋯ 同樣 這也只是戰後愛好者的猜想

如果陸風是從陣風成功改出來的艦載戰鬥機 並獲得了A8K的制式番號 那麼它就不會是純陸基運用的二十試甲戦 (高高度戦闘機)
如果陸風是"次期戦闘機"(二十試甲戦) 得勝者的名字 那作為陸基戰鬥機它沒道理會有折翼機構
⋯實際上 "次期戦闘機"最後的得勝者是以烈風改作為基礎 放棄了渦輪增壓 改用ハ44-21 也就是キ-87和キ-94-Ⅱ那顆ハ219-ル拔掉渦輪改採二級三速的型式
因為是拿烈風改改出來的 所以外型絕對不是我附的這張圖這個改自陣風的模樣

因此 網路上有些人因為都叫"陸風"而把A8K和二十試甲戦搞在一起 寫什麼二十試甲戦"陸風"(A8K) ⋯這是不對的唷
單純只是
陣風如果成功改造成艦載機會叫A8K"陸風"
"次期戦闘機"(二十試甲戦) 如果真的獲得定型並開始量產 也有可能叫"陸風" (也只是有可能⋯誰知道會不會取一個更帥的新名字?)
有兩個都‧可‧能‧叫‧"陸風" 的不同案子 ⋯如此而已


◎ "次期戰鬥機" (原"二十試甲戦") 川西案
在"次期戰鬥機"的檢討會上確立三個方向 最終決定刷掉陣風之後 軍方和廠商分立了五個方案
‧烈風性能向上型. (即A7M3"烈風三速" 因為技術跨度沒那麼大 完成度高 直接沿用。是五案之中翼載和馬力荷重都最低 預期格鬥和起降能力最好的)
‧烈風改的改造案. (烈風改改⋯咳嗯 因為烈風改實在垃圾 但其改長的機鼻和新規劃能裝重砲的主翼棄之可惜 因此放棄渦輪和斜砲 改成二級三速增壓的常規戰機)
‧新規設計(三菱) (包含此案在內 以上三個案子都是三菱負責。此案具備五案中最寬的16.6m翼展和不掛外油箱就達6379kg的最重機重。巨人機)
‧新規設計(川西) (這段的主角。以下詳述)
‧新規設計(中島) (雖然說是新規 但根據中島設計部所言 當時無餘力進行全新設計 再從尺碼重量翼面積等數據逆推 可能修改自キ-87或跟立川借キ-94-Ⅱ來改)

>雖然最後"次期戰鬥機"(二十試甲戦) 並不是由川西案獲得最終勝利 但因為此案的性能試算可供逆向考據陣風 所以花點篇幅談談
>不過畢竟這串主要是在討論陣風 恕我不詳述五個方案與整個二十試甲戦計畫的始末 (免得又加一萬字⋯)

五個方案當中 川西案雖然名義上是新規設計 但從尺碼、重量、翼面積來逆推 大致可以猜出這依然是以紫電改作為基礎的升級案
(比方說主翼面積23.9㎡僅比紫電改的23.5㎡大了0.4㎡ 因為本方案已增重到媲美烈風或陣風的程度 須強化並增大主輪
 微增的翼面積可能是像隼或烈風改那樣 翼根前緣往前凸出兩個圓弧所致 ⋯其餘三維尺碼也與紫電改十分相近)
加上根據航空本部的文書所記載 昭和十九年夏季決定將陣風計畫終止時 就指示過川西研發紫電改的"高空性能改進型" 應該當時就已著手做相關的技術儲備
所以此時出現搭載ハ45"誉"-44型的紫電改參與相關競標 就時間點和脈絡上來說也是很理所當然的

ハ45"誉"-44型
是一顆砍除了中冷器 具備二級三速增壓器
在轉速3000rpm下離昇出力1810hp
於2300m高度1830hp 於4800m高度1640hp 於8000m高度1530hp
使用ア号燃料 (酒精) 進行加力時 離昇出力1900hp
於3400m高度1870hp 於6000m高度1640hp 於9300m高度1550hp
以出力等級來說不算非常強力 但技術上相對先進的引擎

搭載此發動機的川西案 試算性能則為:
‧極速:358kt (663km/h) 於9400m
‧爬升:到達10000m費時17.7分
‧昇限:12000m
‧續航:全力0.7小時+巡航2.5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性能試算 因為這個川西案機體規模較陣風小 重量相仿 翼負荷較陣風高出甚多 出力也略弱 所以性能不會比陣風好
不過可以看出 受昭和二十年"官民合同会議"上飛行機部提示的備考影響 性能預估不再浮誇 速度 (含全開高度)、昇限、爬升力、航程都估得收斂很多
陣風爬升至萬米的時間 應該還是會比這個川西案明顯短一截 (大概少兩分多鐘程度) 運動性應該也略好 除此以外的各項性能則大概會是與這個川西案相近的數值
這就回到我之前的結論:
極速685km/h、昇限13600m、爬至萬米13分20秒這個精美的性能 對陣風來說是過份樂觀的預估了 除非放棄所有防禦 也放棄二槍六砲的過剩火力 否則不可能達成
(⋯所以蝸牛在遊戲中給足陣風火力和防禦 卻又套最浮誇的理想性能 明顯呵呵)

雖然上面一開始講彈藥數的話題時提過這台改進高空性能又強化火力的紫電改 在超荷定義下具備兩門20mm各250發 + 四門20mm各200發 共計1300發的超扯彈藥量
但實際上正規全備只有20mm ×4 (各200發。共計800發) 而已
即使如此 正規全備4768kg已經幾乎跟大一圈的陣風一樣重了 這也導致川西案的翼負荷直衝200kg/㎡ 若沒有自動空戰襟翼 這低速格鬥能力大概跟野馬一樣慘了
⋯過荷重時使用六門砲+1300發砲彈還要再給彈艙上防彈鋼板的體重 怎麼想都會逼近5噸⋯ 不開自動空戰襟翼的話 飛起來是德機了吧 (=_=)a
也因為這等體重
這傢伙明明是五案中機體規模最小 翼面積也最小 但翼負荷和和失速速度都僅比中島案稍低 遠高於另外三個基於烈風架構的三菱案⋯又小又肥重 難怪海軍不愛


◎ 鍾馗三型(キ-44-Ⅲ)的實態
長久以來在粉絲之間爭論不休 最初被認為既沒照片又無圖紙 可能僅僅是紙上規劃案
後來因為找到中島內部會議記錄 根據試飛員吉沢鶴寿的證言"だいぶ良くなりました"(飛行手感好了不少) 加上在試作引擎列表上有型號供該機搭載的紀錄
這才使得其存在被確認 (至少一架試作機)
僅有2886kg的體重 卻搭載了二級三速增壓的2000馬力ハ145 輔以四葉螺旋槳 配上和疾風最初期試作機同樣的19㎡主翼 翼載只有152kg/㎡
還有四門20mm砲的武裝 甚至有20mm ×2 + 37mm ×2 的武裝方案⋯ 這一切的一切都顯得太夢幻了 日本陸軍幹嘛取消這個試作案啊!蝸牛快實裝這台啊!
⋯咳嗯 首先呢
其實這個2886kg是無武裝的機重 (有無算入防彈防漏則不確定) 不僅20mm ×2 + 37mm ×2的武裝是規劃 就連20mm ×4這個也一樣是紙上規劃而已
鍾馗三型光是增加面積的主翼和加大平尾 / 垂尾舵面 就讓機體比鍾馗Ⅱ型還重了 (當然 這些部分的增積也是讓操控響應和安定度提高的主因 花得有價值)
所以基於2886kg進行的翼負荷或馬力負荷之類紙上試算乃至於性能妄想⋯都可以歇一歇了 (除非你想讓它當無武裝的專職高速偵察機)
再者
雖然日文wiki講ハ145(即ハ45-43)是二級三速的引擎 不過深入考察實際上戰爭結束時ハ45"誉"系列的試作狀況:

ハ45-41 ("誉"四一型) --- 二級三速。離昇2000馬力。試作品完成 (預計用於陣風)
ハ45-42 ("誉"四二型) --- 二級三速。離昇2200馬力。ハ45-41的加力性能提升型。試作品完成 (預計用於陣風)
ハ45-43 ( 即ハ145) --- 二級二速。離昇2000馬力 (搭載於キ-44-Ⅲ)
ハ45-44 ("誉"四四型) --- 二級三速。離昇1900馬力。拔除中冷器 改採酒精冷卻兼加力的型式 (預計用於"次期甲戦闘機"川西案)

⋯注意到了嗎?鍾馗三型的這顆動力只有「二級二速」
它沒有第三速全開的參數 就連第二速全開也只有於6400m高度1450馬力的水準 在末期所有2000馬力或以上等級的高出力引擎之中 高空性能是最弱的
按照引擎編號的連貫性 它上面兩款和下面一款都是二級三速 照理來說或許它的原始規劃也是二級三速 但它不是
不曉得是像Jumo 213E早期第三速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把第三速機能暫時鎖掉那樣 還是為了搶試作和裝機測試進度所以搞了個省略第三速的臨時版?
(沒有獲得"誉"四三型的正式名稱 或許也說明了它的過渡性質?)
可能也因為沒有第三速 工作複雜度沒那麼高的關係 這四款連號的"誉"之中只有它達到了裝機實飛測試的進度 ⋯不過總之它不是很多人想像中那麼神的引擎

所以⋯不要妄想鍾馗三型會有多麼逆天的高空性能了
它在高空頂多就是運動性 安定性 出力都會有明顯改善 可能比疾風一型的高空性能都好些 進行高空攔截任務會比之前稱職
但要跟伴隨著B-29出現的護航機 - 梅林野馬或增程雷霆鬥高空性能⋯抱歉 我看不出鍾馗除了火力之外有什麼佔據優勢的地方

這傢伙沒上真正的二級三速增壓器之前 都不必期待它會是什麼"不為人知的陸軍最強戰鬥機"

陸軍當時就是判斷 能兼顧運動性、航程、機身氣動和火力等諸多要素的疾風 整體而言是個更好的平台 與其將鍾馗不斷改到無限接近疾風 不如全力開發疾風就好
同樣都裝二級三速2000馬力的條件下
疾風還是會有較優的綜合性能 比不上鍾馗的部分可以靠減重和修改操控行程一定程度彌補
反觀鍾馗不如疾風的部份 幾乎都是要修改構型 或靠破壞氣動的外掛油箱去補 改起來只會更吃力不討好而已

所以陸軍終止鍾馗三型研發的判斷沒有問題 在開發案太浮濫又旁枝過多的戰末狀況下 收束整理掉一些性能相近 職能重複 而進度或發展性較差的方案 非常合理
戰爭不是兒戲 資源得花在刀口上 別因為在遊戲中少了一台試作機可以玩而怪軍方高層把鍾馗三型取消了 無視當時開發現場的前因後果 就犯了以今非古的毛病
------------------------------------------------------------------------------------------------

好了 補充得也夠龐雜了 這次先寫到這裡 感謝各位有耐心看完的看倌
無名氏: ∀゚)ノ為什麼日本需要艦載高空戰鬥機的技術儲備? 當時航母還沒沉光,艦載機也沒必要高空作戰吧? (/G8OKg76 20/01/24 13:54)
無名氏: ∀゚)ノ美帝海航好像也不衝高空性能 (/G8OKg76 20/01/24 13:56)
無名氏: 提到海軍叫川西作技術儲備 不是要讓艦載機有高空性能 而是陣風要倒了 要趁早提升紫電改的高空性能來墊檔 (DXN.qF8w 20/01/24 13:57)
無名氏: 我上面一開頭談陣風的時候就提到它是作為陸基戰鬥機開發的 紫電改也是局戰 兩者本質都跟艦載運用沒啥關係 (DXN.qF8w 20/01/24 13:59)
無名氏: 陣風和紫電改會嘗試上艦是因為初期烈風太爛 案子差點保不住 海軍怕沒有次期艦載機可用 才讓它倆不務正業 (DXN.qF8w 20/01/24 14:00)
無名氏: 烈風換心臟後成材了 紫電改上艦試驗成功也沒損失 至於陣風⋯連自己本份都沒搞定 上艦這事就先別攪和了吧 (DXN.qF8w 20/01/24 14:02)
無名氏: (・∀・)。o0其實這些事情的經緯我上文都講得很清楚了 您不妨多瀏覽幾次 把來龍去脈理順一點? (DXN.qF8w 20/01/24 14:04)
無名氏: 美國海航也是有針對高空性能做技術儲備,像F4U-3或F2G(?)之類的,不過那也是陸上機而非艦載機 (FVBNM8N. 20/01/24 14:08)
無名氏: 而且據說平衡性也不太好…但人家地獄貓的高空性能已經不錯,F4U-4/5更強,只靠艦載機也夠壓倒日本了 (FVBNM8N. 20/01/24 14:11)
無名氏: 看了看日本陸海軍對戰機的性能要求,越看越覺得陸軍就是面對現實簡單務實,海軍則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NFeZVFco 20/01/24 14:15)
To 樓上: σ`∀´)你沒看上面無名高手說的 陸軍一開頭要求キ-87飛800km/h、キ-94-Ⅰ飛780km/h? (6YsBDFnA 20/01/24 14:22)
無名氏: 然後前者昇限要13000m、後者更要14000m...要論規格開得獅子大開口的問題 陸軍不會比海軍好 (6YsBDFnA 20/01/24 14:25)
無名氏: 我覺得陸軍比海軍好的是比較重視一些子項目的基礎研究 被現實打臉時也比較懂得檢討 (僅限陸航部份) (6YsBDFnA 20/01/24 14:35)
無名氏: 當指標太難以達成 廠商表示窒礙難行時 陸軍比較會權衡利弊 願意犧牲一些次要能力 去保最優先的性能指標 (6YsBDFnA 20/01/24 14:40)
無名氏: 反觀海軍 每次設計師反映速度/航程/運動性/火力不可能面面俱到 希望某些條件放寬 去成全最優先項目時 (6YsBDFnA 20/01/24 14:43)
無名氏: 因為海軍內部各勢力或學說派閥互不相讓 導致海軍總是擺出"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這種態度 (6YsBDFnA 20/01/24 14:46)
無名氏: 搞到最後就是防禦永遠都是順位擺最後的可犧牲項目 這樣還不夠 各廠商都有削皮鑽骨、省料偷輕的惡習... (6YsBDFnA 20/01/24 14:50)
無名氏: 日本那邊最近才有「看過陣風的問題之後 才理解到キ-94-Ⅱ是何等優秀」的聲音⋯XD (2kryLDtE 20/01/24 14:58)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20/01/28(二)21:23 ID:5zbpv2c6 (Host: 114-39-*.dynamic-ip.hinet.net)] No.12393 5推  
>「看過陣風的問題之後 才理解到キ-94-Ⅱ是何等優秀」
キ-94-Ⅱ有:
更能在一擊之中就給予大傷害的重火力
更好的高空和高速性能
以日機來說少見的抗損性

以及更低的分房

目前已經是日機之中打B-29相當舒服的一架了

如果蝸牛把它理應約略等同於早期型或輕載狀態P-47卻做錯成比P-47更鈍重的運動性給修正
並把本來應該給它卻沒給的"空中出生"還給它
把它BR拉升到6.0都不過份 (...6.3的話好像還是扛不太住 XD)

史實的話
這東西畢竟是戰爭最後一年內設計並趕工的
自然比較迎合當時日本遭遇的戰局
陣風這基於1942年預想的指標規劃並在1943到1944年之間不斷修改的設計
不靠蝸牛的反物理灌功的話
自然會在BR 6.0這相當於WW Ⅱ戰末甚至戰後的空戰環境之中顯得比較過時
無名氏: 現在會覺得キ-87不如キ-94-Ⅱ是因為蝸牛銼刀銼過キ-87又有把一些最初對キ-94不公平的地方修補 (H.T.qUuQ 20/01/30 18:57)
無名氏: 另外就是6.0一帶加了不少新飛機 生態有變 妖魔鬼怪一大堆的狀況下有突出特長的比什麼都會一點的容易活 (H.T.qUuQ 20/01/30 19:00)
當初蝸牛腦子被雷打到: 硬要安排キ-87在6.0、キ-94在5.7,一如既往"要讓它們性能符合所處的分房"才把キ-94踩下去 (iVDXnw7. 20/01/30 19:43)
無名氏: 現在緩緩強化キ-94 慢慢削弱キ87是漸漸接近史實了(雖不滿意但可接受) 但問題反過來變成BR不當⋯ (iVDXnw7. 20/01/30 19:46)
無名氏: 日文討論區中玩家說陣風現在淪為キ-94-Ⅱ的下位互換 而キ-87又是前面這兩台的下位互換XD (KbtyRKwk 20/02/03 00:52)

【刪除文章】[]
刪除密碼: